彭進秋
(重慶市巫山縣三溪小學)
摘 要:隨著課程體系的不斷改革,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以生本教育為理念,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改善傳統的師生關系。同時,還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根據教學經驗,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探索。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方法策略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小學生的大部分受教育時間都是在課堂上。因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就尤為重要,同時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刻。既然要充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并且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
一、生本教育理念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1.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我國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幾千年來,我國的教育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這使得我國教育一直是一個以教師為主體,進行傳道授業,學生為受體,機械地接受外界的知識。這樣的教育理念固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忽視了學生的創造力。
2.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創造力
數學是一門關于數字組合與空間計算的學科,它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育,有助于對學生智慧的開發。通過學習數學中數字的運用,可以讓他們懂得數學在經濟中的作用;通過幾何圖形的學習,有助于他們對美學的理解;通過學習應用題,有助于他們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除此之外,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有助于他們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思考問題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1.引導先學,啟發思維
引導先學就是指先讓學生去學習數學知識,也就是所謂的預習,這樣的方法是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探索數學的魅力。除此之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也應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去嘗試自己去學新知識,并且在學生學習完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理解的內容進行檢測,可以出一些簡單的試題讓學生嘗試去做。這樣,學生會因為自己的主動學習,而逐漸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越來越強。
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之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預習上課內容。在上課時,教師可以直接在黑板上寫出一道題,讓學生在下面運算。如:“70+18-28=”。然后讓學生在下面運算,看誰解答的最快。之后,教師再教一些乘除法的運算,這時應適當加深難度,出一道應用題,讓學生從應用題中學去讀出數據,進行運算。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懂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產生了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更主動地去學習數學。而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創設一些情境,將學生吸引到情境中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例如,在學習《簡易方程》時,教師就可以設置簡單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了解方程式的基本性質。首先,上課前,教師可以用語言引導學生,問學生是否用過天平,知道天平有什么功能嗎?然后,教師拿出天平,將不同重量的物品放在天平上,這兩個物品的重量用a和b表示,讓學生觀察,學生發現a往左傾斜。之后,再往右側放一個b重量的物品,這時天平保持平衡。最后教師在黑板上寫a=2b。這樣,學生就理解了方程的基本性質了。
3.小組探討,自主學習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的教育一切為了學生、高度重視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應當是探索與交流的課堂。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獨自學習,也可以讓學生之間彼此合作交流,給學生探討的時間,從而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學習“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時,由于這章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較難,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旁邊引導,引導學生發現雞和兔子分別有兩條腿和四條腿,這樣學生在討論時就會容易些。當小組討論結束后,讓學生派代表上臺講解,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將生本教育理念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了師生關系,還有效地提高了上課質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美玲.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調查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孟令軍,辛琦媛,陳慧君.“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J].湘南學院學報,2016(5):74-7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