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英
(山東省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
摘 要: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根本,通過營造創新氛圍,激活創新欲望;利用新奇因素,培養創新興趣;引導探索學習,誘發創新靈感等有效教學策略,使課堂成為創新的搖籃。
關鍵詞: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引導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著眼點,是新課程改革的總趨勢。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將激發與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
一、營造創新氛圍,激活創新欲望
陶行知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苯虒W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勇于創新,樂與
創新。
1.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生只有喜歡教師,才會喜歡教師的課。所以要努力成為學生喜歡的教師,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公平對待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優生更加優秀,后進生找到學習的樂趣,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鼓勵質疑,激發創新積極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探究欲望,進而產生認知沖突。在教學“絕對值”時,有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2+3=2+3,而a+b不等于a+b?”這一問題真正引發了學生認知沖突,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及時給予表揚,引導討論交流,最后教師點撥歸納。這一問題的解決,加深了學生對絕對值的理解,激發了探索
熱情。
二、利用新奇因素,培養創新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
初中生正是充滿好奇的年齡,凡是喜歡問為什么。為什么老師能快速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推拉門為什么要做成四邊形的?……對于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教師應引導他們積極思考,鼓勵他們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創新興趣。
三、靈活運用教材,培養創新精神
教師要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今數學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充滿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操。借助史料,向學生介紹數學悠久、輝煌、曲折的發展史,使學生意識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
的,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介紹古今中外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如高斯、陳景潤等,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將數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引入課堂,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動態以及廣泛應
用,學生意識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加創新的
勇氣。
四、引導探索學習,誘發創新靈感
伯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苯處熞獎撛O探索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定理公式的探索過程,動口、動手、動腦,團結合作,在參與中體驗、探索、發現、創新。
1.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創新機遇
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按箯蕉ɡ怼苯虒W中,創設情境:某公園有一個圓拱形狀的門樓,圓拱的圓心距地面2米,半徑1.5米,現有一輛高2.9米、寬2.5米的游車,能通過這個門樓嗎?這一問題來源于生活,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興致盎然,積極探究。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給學生一個實際背景,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創新意識。
2.重視參與過程,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
論是知識的形成過程還是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三角形的內切圓”教學中,提出問題:要從一塊三角形紙片上剪下一個圓形紙片,怎樣才能使圓的面積最大?啟發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和已知三角形各邊都相切的圓面積最大。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嘗試作出三角形的內切圓,最后歸納三角形內切圓的作法和內心的性質。這樣學生參與了三角形內切圓有關知識的發生過程,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提高了探索創新能力。
3.滲透學習方法,豐富創新內容
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教學。教師要逐步滲透閱讀、觀察、思考、操作等學習方法以及推理論證等思維方法?!八倪呅蔚膬冉呛汀苯虒W中,讓學生討論交流,總結解決四邊形問題的關鍵是把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在此基礎上,引
導學生歸納多邊形內角和的求法。通過探究,學生學會轉化的思想方法,學會把未知轉化為已知,學會類比聯想,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總之,只要教師樹立創新的教育觀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應用科學的教育方法,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得到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鄭文樾.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