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多
摘 要:興趣激發是小學音樂課堂的核心,而小樂器便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反思多年的音樂教學,更注重音樂課堂的氛圍、游戲性,卻忘了音樂課興趣的培養。因此,對課堂充分運用小樂器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小樂器;音樂課堂;策略研究
一、小樂器在音樂課堂起到大作用
1.小樂器進入課堂后,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動手和諧性、合作力都有很大的進步。
2.小樂器能提高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他們通過演奏美的音樂,情緒變好了,開始動腦了,而且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教學中的難點也容易解決了,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的。
二、奧爾夫教學法給音樂教學帶來的啟示
《奧爾夫教學法》帶給中國音樂課堂的啟發: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這很重要。課上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隨著音樂做做律動、敲敲打擊樂器、做聲勢訓練等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同時也創造了自己的音樂。
三、小樂器在音樂課堂的運用實踐
1.小樂器教學要和歌曲、欣賞等教學結合
小樂器對于課堂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但它絕不是課堂的主導,而是為課堂教學起到輔助作用。比如歌曲、欣賞的教學,比如音準教學,學生常常會出現音不準、聲音不和諧,但通過演奏小樂器后學生的音準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上欣賞課的時候,學生可以演奏樂曲的主題旋律,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三年級欣賞《打字機》這首樂曲,學生用豎笛吹奏出主題旋律,學會了樂曲旋律,也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小樂器恰當地結合音樂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也讓我們的小樂器教學能適當地走進課堂。
2.樂器教學要堅持,不急于求成
我在課堂實施小樂器教學一段時間以來,困惑也隨之而來。比如學生對豎笛演奏很難掌握。我在四年級教授豎笛一個學期,效果卻是學生可以吹奏出一首歌曲,但吹出來的卻是跑音、漏氣的曲子。我反復思索,總結出,這跟基本功沒有打好有很大關系。比如學生的豎笛姿勢,時間長了就會不顧及手握豎笛的正確姿勢,這時要是不及時糾正,就會影響演奏效果。還有吹氣的方法,總是用力過猛,不均勻,直接影響吹奏出來的效果。基礎沒打好,導致后來的效果不好。所以基礎非常重要,我們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堅持這些長期的基礎教學。
小樂器進課堂教學需要我們教師的堅持,有時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忽略一些細節的技能,所以需要我們老師反復堅持,督促學生。
3.小樂器走進音樂課堂,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音樂課堂應該是放松的、藝術的,給學生帶來情感體驗的。固有的課堂模式,你教我學已經不再適應今天的音樂課堂。因此,教師要在把握課堂引導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種樂器和音響,變成老師的課堂語言,通過這些特殊的音樂口令代替教師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通過聆聽音樂來動與靜、站與坐,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有效的師生情感互動。
4.激發興趣,學習音樂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改變傳統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唱、跳、做幾樣傳統的音樂實踐活動,也不再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小樂器作為一個很好的載體,可以把知識與技能融入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從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之美、音樂之趣味。
在我教的二年級的一個班,每次上課課堂紀律都不是很好,學生不能專心聽老師講話。但我發現,他們班同學其實很聰明。因為每次的歌曲他們學得都很快,而且大部分同學天生音準就很好。但是他們不愛學的歌曲他們就不聽。在他們班級開展小樂器進課堂活動后,他們特別喜歡玩弄這些小樂器。在聽到我用鋁板琴敲出好聽的歌曲后,非常羨慕!都急著要學!于是,我在教他們鋁板琴的時候,課堂紀律一下就變得安靜有序,每個同學學得都很認真。歌曲敲會了,唱起來就更容易了。在六一匯演的時候,還全班表演了鋁板琴合奏,相當精彩!所以,小樂器在激發學生興趣上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四、體驗、感受音樂是最終目的
音樂課堂最終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但這個過程是不明確的,是我們一線音樂教師一直在追求與探索的。我在多年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終于尋找到了一點小的入口,通過小小樂器,打開音樂課的大門,深入挖掘音樂課堂之美,運用小樂器這個工具,去改變傳統的教與學,實現音樂課堂的審美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呂渭源,李子健.論教學的有效法則[J].武漢教育科研,1991(2).
[3]周世斌.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10.
[4]吳斌.中國音樂教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5]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