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
摘 要:近年來,國內教育領域發展不斷加快,教學改革工作也在持續深化,在新課改目標的引導帶動下,國內各個階段、各個科目教學體制的創新整改都在持續進行中,初中階段的物理科目教學亦是如此。但就當前國內初中物理科目的教學概況來看,目前的物理教學依然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主要的一點便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以下將著重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創新能力
初中是為學生各科目綜合能力奠定基礎,為后續深造決定方向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對每個科目教學質量的提升,關乎學生知識體系的健全與下一階段學習進程的跟進,因此對于此階段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以下將針對國內初中階段學生物理創新能力的重要內涵以及提升學生物理創新能力的措施進行討論,為物理領域發展提供參考。
一、初中生物理創新能力提升的內涵
物理是一門面向外界科學、內涵深刻的學科,在初中階段,物理教學是為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發展奠基的重要科目,也是決定學生后續深造與發展方向的科目,無論后續學生是否要面向物理專業方向發展,這一階段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重要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對于非物理方向的學生來說,可以讓學生養成多方向思考的習慣,讓思維更具發散性,提高解決知識難題的能力,助力其他科目的學習與后續工作問題的解決;對于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進入專業領域后最重要的能力。因此,無論從哪一個方向進行分析,創新能力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都是非常必要的,是教師必須要加以重視的教學重點。
二、當前初中生物理創新能力提升方法
目前,我國教學領域雖然遵照教學改革方針的知識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教學改革的著眼點依然是針對主要科目,對于其他科目的重視則略顯不足,初中階段正是各領域能力逐漸凸顯的重要階段,如果不對所有科目提起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則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也無法明確體現出學生后續的發展方向。因此,只有真正重視對每個科目的教學強化,才能達成對知識體系的健全,并讓學生的發展方向更明確,而提升物理專業能力的核心便是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下文將針對當前初中生物理創新能力的提升提出具體策略,以確保學科教學改革工作的成效。
1.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不被教師的思維束縛
在我國的教學體制中,教師的講解是一堂課程最重要的主體,而學生則是傾聽、記錄與記憶的一方,在課堂上通常無法握有主動權,也無法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及觀點。許多教師都認為如果讓學生擁有了課堂上的主動權,那么課堂秩序則無法掌控,但實際上,教師的管理引導與尊重學生自身的觀點及需求并不矛盾,教師懂得調動課堂氣氛,了解學生的思想需求及學習特點,用心設計教學方案,傳達出自身對物理知識的探索熱情,自然能讓學生投入情境,提起興趣去學習、去探索。想要確保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創造力的提升,則更需要教師對學生觀念與需求的尊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實踐,才能走出常年被固化教學思想捆綁的思維。例如,在講解“汽化與液化”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身邊常見的汽化或液化現象進行聯想與舉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便會開始思考,開始表述,后續則可以借助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自己探索汽化與液化的真相,借助酒精封閉加熱等實驗。學生在自身的操作過程中,在肉眼見證下,自然會對汽化、液化等現象與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做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實驗,驗證課程中的理論,學生創新的欲望與能力自然也會被激發,這樣的引導要比講解更加有效。
2.激勵學生表達與創造,讓學生真正成為開拓者
想要帶動學生去創新,讓學生的創新思想表現出來,教師需要更多地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多地激勵學生表達出自身對某一知識點的看法,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任何物理相關現象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且要對學生在探索與分析過程中得到的任何結論表示尊重,與學生站在同等地位思考,作為學生的伙伴,與學生更多地進行討論,而非長篇大論地指點,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潛力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成為獨當一面的獨立的知識探索者,開拓新的知識領域,而不是只會跟著教師步伐走的學步者。例如,在講解“密度”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之后,在感興趣的情況下,對各種物體的密度進行不斷對比,有任何新的發現或問題,都可以隨時在課堂上提出來,與教師、與大家進行探討,這樣的課后活動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發現新知識后的成就感以及教師對自身探索精神的認可,對于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
教學改革過程漫長且艱辛,初中生物理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創新思想的激發需要業界教育者不懈努力,發揮出自身的教育熱情才能完成,但只要教師擁有對教育的熱愛以及對學生的責任心,則必然能發揮自身實力,完成教學改革任務。
參考文獻:
[1]矯淑梅.初中物理教學的新思路和策略[J].新課程,2016(8):40-41.
[2]丁光成.初中物理教學要注重以“史”育人[J].理科考試研究,2016(20):50-51.
[3]梁學剛.淺談物理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理科考試研究,2016(20):30-31.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