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潔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如何增強小學數學實效性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對此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實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育越來越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目標了,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學越來越朝著多方面的發展方向進行。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之內實現教學實效性,即效率和質量的共同達成,本文就這個問題做一個簡單說明與分析。
一、更新教學理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對教育問題的不斷關注,教育資源與教學設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比如多媒體在各個中小學的廣泛運用以及學校電子閱覽室的建立等等,這些都是整個社會對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的體現。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提供了一個有利條件。但是,在這些硬件設施得到發展的同時,教育人員的教學理念卻并沒有得到大發展,這就導致了理念和資源無法匹配,用一個比喻來說就是建房子的材料有了,但這個房子的工程師還不知道這個房子的框架是什么。這樣一來,再豐富的材料和再好的資源都難以物盡其用。因此,老師要想實現素質教育之下的實效性教學,就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建立新型的教育觀念,而不是故步自封,這是不適合時代的教育發展的。
比如,傳統小學數學教學就是老師講授數學知識,教會學生解題方法,然后就是一系列的習題訓練,達到熟練解題為止,最后的目標就是在數學考試中得到一張高分的試卷。以上這個過程就是傳統數學教學的整個內核,而今天,盡管教育資源越來越多,但整個教學還是難以避免對分數的最終訴求。因此,老師應該改變這樣的教學理念,從教育本身出發,對教學有一個新的認識,明確分數不能等同于教學,而考試更不等于優劣。
二、多種教學方式有效結合
前面說到的是關于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時代相結合,除此以外,針對小學生缺乏自制力、易分心的特征,要特別注重小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所以,如何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就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局限于某一種教學方式,而應該注意各種教學方式的結合使用,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數學課的學習,同時又可以利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傳遞。
比如,一年級數學課本中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個內容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老師在上這節課時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特征可以采取情境創設法,讓他們進行課本上的卡片游戲,找出結果相同的卡片,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運算。再比如,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個階段老師可以針對他們的特征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六年級的課程有扇形統計圖這個學習內容,老師就不妨讓他們自己完成一個對班上同學課余興趣的統計任務,然后制作一張扇形統計圖。以上的例子都是為了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三、重視課堂回顧
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年以前就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復習、回顧的重要性,人的記憶是有時限的,沒有人可以不回顧知識而達到永久記憶,因此,回顧知識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只有不斷回顧才能把知識系統地總結,然后充分吸收而變成自己的東西。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對課堂回顧和知識總結嚴重忽略,小學教學也是如此,只有考試快要來臨之前才會有所謂的復習課,但是這樣的復習課往往徒有其表,且不說學生已經缺乏興趣,老師在復習課上的“炒冷飯”,不僅難以達到系統復習以備考試的目的,還浪費了時間。因此,每一節新課開始時老師就要重視對上一節課的內容以及相關知識內容的回顧,同時每一節課結束后,要注意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這不僅及時鞏固了知識,而且在期末復習時可以有效節約時間。
比如,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都是循序漸進的,一年級課本中“位置”這一課的內容只是簡單的“前、后、左、右”這樣的描述,而到了六年級,學生就需要學習更加具體的方位和位置描述,即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兩個知識點跨度較大,老師在上六年級這課的時候,肯定要對前面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這樣可以為整節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要增強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考慮,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就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研究這一論題一定還會有更多的研究討論和具體嘗試,因此,在對這個問題的探討上,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文校.巧用對比法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J].福建教學研究,2015(9).
[2]馬艷琴.試論怎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J].未來英才,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