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反思;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111—01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般都非常重視。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的內容。
一、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對教師產生依賴思考,對學習失去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課標強調,“重視學生主動、能動性的發揮,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與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理念進行不斷反思,反思是否在教學中真正落實了新教學理念。
例如,教學“解直角三角形”一節內容時,不采用以往直接講解知識點的方法,而是先向學生展示一副三角板,然后告訴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中,共包含三條邊、三個角,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說說這幾個元素間的關系。然后,提問學生“若已知部分元素,可否求出其他元素?”如,已知a、b邊和C角,可否求出c邊?在該情境中,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分配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互相交流,總結出每組的結論,最后派出一位代表總結陳述。通過這樣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以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為前提,注重從實際經驗出發,讓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簡化為數學模型,然后對其進行解釋與應用”。為此,教師應反思以往教學設計是否存在問題。初中生已具備較多生活經驗,若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關,則更能刺激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教學“隨機事件的概率”一節內容時,教師可結合生活實際對課堂導語進行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可將導語設置成這樣:“生活中,大家有見過身邊的人買彩票?或是自己有沒有買過?是不是買了一定會中獎?中獎的機率有多大?”“對于這種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你們知道在數學中是如何定義的嗎?”在這樣的提問下,學生的興趣點很快被抓住,迫切想了解清楚這類問題如何用數學知識解釋或解答,迅速被吸引到課堂中來。
三、對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反思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抽象、復雜的學科,若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提起學習興趣,而且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甚至產生偏科、厭學等心理。新課改強調,現代教學工具在教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求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讓現代技術成為學生學習與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工具。這就要求教師對當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反思,看是否已達到新課改的要求。
例如,教學“二次函數”中“二次函數的移動關系”該部分內容時,若只是用傳統方法講解頂點移動,學生很難理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將兩個二次函數圖象移動、重合,然后在圖中將各個頂點變化情況標出來,二次函數的移動過程則比較直觀、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此時,教師再將本節課教學重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教學重點,便可輕松達到教學目的。
四、對知識聯系實際的反思
數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源于生活,又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生活事例引入課堂,讓數學變得更形象、生動。
例如,教學“三角形”相關知識時,可讓學生聯想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如支架、旗幟、蛋糕等。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一方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考能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