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深入,專門用途英語口語教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現狀也隨之改革,在培養應用性復合式人才的要求下,傳統教學與慕課、微課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這種教學法能否在民辦高校實施,讓有限的課堂教學得以延伸,有效的開展后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課 慕課 ESP口語 混合式教學 可行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029-02
自2007年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課程就以“采用基于計算機的課堂英語教學”為改革模式,應運而生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廣泛豐富的信息和資源,引起了各地高校教師的重視和改革探索。在大學英語ESP口語教學中,這一概念的應用及在它影響下繁榮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成為了教學研究和改革的熱點。
一、概念界定
ESP是指專門用途英語,主要指專門為某個學科或職業服務的英語。它與普通用途英語的差別在于應用性,專業性更強。
慕課(MOOCs)于2012年進駐高等教育領域,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它以互聯網為傳播平臺,為注冊課程的學生提供在線的課程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個性化的在網絡上開展自學、討論、作業、評價等活動。由于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慕課滿足了學生在課下的后續性學習。
微課以其“微”著稱,通常是少于15分鐘的微視頻,以解決單一知識點為目的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因其短小精悍,深入淺出,而達到吸引學生學習并解決問題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ESP 口語教學是依靠網絡和數字化技術開展新型的英語口語教學,把傳統的課堂口語教學與不受時空限制的微課、慕課等翻轉教學模式結合的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這種混合式教學法把面授與遠程教學的自學模式以一種“線下+線上”的方式整合了起來,為新的教學要求提供了最佳的解決辦法。
二、ESP口語教學的現狀
1. 課程設置
目前,多數應用型本科民辦高校中,ESP口語教學主要針對的專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旅游管理,計算機軟件設計等。旨在解決學生的基本專業知識的英語表達,為學生的就業服務。以黑龍江東方學院為例,其2013~2015級三個年級的國貿與金融專業學生,相關的ESP口語課程分別有商務英語專業聽說,口語課。一個自然班兩年共計288學時。
2. 生源特點
黑龍江省的應用性本科民辦高校學生為三表本科全國招生,高考中生源英語分數參差不齊,另外,由于各省高考對英語要求的差異,很多地區的學生聽力、口語的障礙特別大。這就導致他們進入大學后,英語方面的聽說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在ESP的學習過程中。而且,大多數學生延續以前的學習方法,注重語法練習,以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為學習目的,學習構架不完整,語言輸出能力薄弱,學習效果不理想。
3. 軟硬件配套投入
大多數學校都為ESP口語的教學提供了必備的網絡平臺,多媒體教室等配套設施。從事課程的教師均為英語專業的碩士,對所教授的ESP專業實踐經歷匱乏,授課內容的實踐性缺少說服力。另外,對于慕課,微課的研究與應用處在個人嘗試階段,沒能形成體系全面推廣。
三、基于微課和慕課的教學與傳統ESP口語教學整合的可行性
對于很多民辦高校而言,這種混合式教學法還在起步嘗試階段,沒有系統的大范圍的應用。
1.教學環境的可行性
國內眾多高校從2007年開始實施“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以來,在網絡后續教育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傳統課堂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日漸豐富,如黑龍江東方學院自2011年來,先后引進了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平臺,句酷批改網,iTEST大學外語測試與訓練系統。這就為微課、慕課與傳統課堂的有機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平臺。
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首先,微課、慕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既可以針對本校授課學生篩選國內外海量網絡優質教學資源,也可以校內教師合作建設本校資源。根據使用教材和學生的水平,甄選編排適當的內容,以不同專業的學生為中心,選擇能夠體現行業特點,工作場景的語料,為學生提供ESP口語后續學習的保障。
其次,學習順序的變化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微課慕課要求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利用自學的語言輸入完成之后的課堂討論,匯報及反饋,課后還可以反復觀看視頻資料。這就解決了有限的師生面授時間,學生對知識理解練習不到位等學習問題。學生在視頻,動畫,圖片的吸引下反復模仿練習,能夠提升學習的自信心,積極性也隨之提高。
再次,師生角色和重心的轉換滿足了自主學習的要求。傳統課堂中以教師指導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層次不同,在微課慕課的制作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英語基礎的差別布置不同的任務,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學習時間能得以延伸。
最后,課堂小組合作保證了課堂翻轉。教師在監控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分組,引導和督促學生彼此結伴解決問題,配合完成任務。在小組成果展示,合作應用及課程考核中對小組成員進行考評,這就能夠約束學生們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并提高他們的溝通協作能力,為今后的社會實踐預熱。
3.教師隊伍的有力保證
新的教學模式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機遇和考驗。以黑龍江東方學院基礎部英語教師為例,從業的37名專任教師中,36人為英語碩士學位,基本功扎實。年齡為28—38歲,能熟練使用電腦及學院各類網絡平臺及資源整合。副教授以上職稱14人,對本院學生十分了解,教學經驗豐富。這些就為新環境下新的教學模式的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師資基礎。
基于上述條件,民辦高校實施混合式教學進行ESP口語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應首先改變教學理念,勇于學習實踐,大膽嘗試改革,為學生服好務,為各個行業培養英語過硬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S].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 基于微課的行業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探索[J].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56-59.
[3] 王璐.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初探[J].高教學刊,2015﹙9﹚:22-23.
[4] 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8.
本文系2016年度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商務英語口語”課程中的教學模式和應用效果研究(外語學科專項)(課題編號:WY-2016091C)系列研究成果;2016年黑龍江省外語教育學術交流基地研究課題:慕課與ESP教學的銜接研究--以黑龍江東方學院為例(項目編號:T2016012),基于網絡的混合式教學法在民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T2016011)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亞瓊(1983-),黑龍江東方學院 基礎部公共外語教研室副教授,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商務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