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菊
(定遠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安徽 定遠 233200)
摘 要: 隨著社會及家庭對幼兒學前教育認知及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未來對幼兒教師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而且對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教育學校作為幼兒教師培養的重要基地,在幼兒教師綜合能力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幼兒教師聲樂教學能力培養為例,對幼兒教師聲樂教學能力的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 職業教育 幼兒教師 聲樂教學能力 培養策略
初中畢業生考入中等職業院校以后,幼師專業是最受其歡迎的專業之一,而且經過中職階段的學習參加高考,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后,對學生未來就業具有積極的幫助。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幼師這個職業具有獨特的魅力,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使幼師崗位對幼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師眾多專業技能中,音樂教學能力至關重要,對激發幼兒音樂興趣、培養幼兒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價值。因此中職教育學校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能夠提升中職生的高考成績,為其在高等院校的相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幼兒教師聲樂教學能力概述
音樂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普遍能力,是順利完成音樂活動必需的主觀條件。但后天對音樂能力的開發和訓練至關重要,長期缺乏耳朵與心靈的專業訓練會導致人的音樂能力被忽視。因此中職生的音樂學習是保持和提高其音樂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形成音樂教學能力的基礎。聲樂教學能力通常指在音樂能力的基礎上,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等綜合學科的信息整合,最終指導學生由“會唱歌”轉換為“會教唱”,這是聲樂教學能力的本質。結合幼兒身心成長特點與規律,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活動,并引導和帶領幼兒完成各種形式的音樂學習,是聲樂教學能力的具體體現。
幼兒教師直接面向幼兒園學生,因此其聲樂教學能力不僅包括自身音樂能力,而且包括教學能力。在實踐調查中發現,畢業生進入幼兒園之后,在早期教學中需要一個過程適應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不少學生反應不知道如何吸引兒童注意力,不能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由此可見,聲樂教學能力應分為三個部分,即表演能力、創編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通過有效的表演,快速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將他們引入教學情境中;創編能力則能挖掘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對音樂產生興趣;自彈自唱則能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幼兒通過模仿完成第一體驗。
2.幼兒教師聲樂綜合能力培養策略
(1)表演能力的培養
表演是音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展現音樂藝術的表現魅力。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音樂的階段目的是在高考中獲得更好的成績,進入更高層次的院校進一步深造學習,而最終目的則是建立高水平的音樂教學能力體系。對幼兒園的孩子進行調查分析可知,3到6歲的幼兒喜歡唱歌,通常喜歡用唱歌的方式接受學習,而且學習通常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包括演唱基本能力和情感表現力兩方面。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可通過課內與課外兩種途徑培養中職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在課內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開展音樂模擬課堂活動,而在課外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生“走出去”,組織各種音樂教學活動,比如“校園歌友會”、“校園歌手大賽”、“幼兒音樂模擬教學大賽”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及時指導,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生互評,提高學生表演能力。
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可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指導學生自主搜集相關音樂資料,或以小組形式開展音樂學習,并在課堂上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組織課堂教學,訓練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表演能力,使他們在自主學習中完成創新和改革。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方式是多樣化的,比如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吸收學習,以小組討論為主的合作學習,作業模式的項目學習,學生講臺講課模式的引導學習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或方法組合,以培養學生音樂表演能力為目的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除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注重第二課堂應用,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參與課外活動,比如音樂興趣小組、音樂表演興趣小組、歌唱舞蹈比賽等。在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使學生依據自身喜好、興趣、特長等選擇最適合的活動類型,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優勢。在課外活動中,音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并在參加活動前幫助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進而樹立學生表演自信心。
(2)創編能力的培養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從新課程要求出發,將“過程與方法”設為教學目標之一,并突出“過程與方法”對中職生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從中職生的音樂教學能力視角來看,創編能力通常指面向幼兒教學時,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使其符合幼兒音樂教學工作,并順利完成與幼兒的教學交流。創編能力需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就要求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設計科學的聲樂課程方案,在教學內容中加入幼兒歌曲創編內容、幼兒歌曲舞蹈創編內容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情況等分組,開展分組討論教學。學生先反復聽辨音樂,了解音樂的基本節拍,分析音樂作品的結構與段落。之后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取長補短,盡可能發散思維,開拓思路,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編”,并融入自己的肢體語言,最后進行教師點評與小組評價。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帶著學生走路”,而要在科學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探索著“走路”,對其創編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尤其是未來面向幼兒教育的中職學生,教師應引導其“尊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視角向孩子講解“世界”。
(3)自彈自唱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榜樣”、“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關鍵詞,示范教學的優點是不用言語即可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學生的親身體會,將音樂的情感以直接方式通過視覺與聽覺讓學生得以“意會”。由此可見,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彈自唱能力十分必要。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不斷想象、不斷進取、不斷創新,增強信心,體驗成功。
音樂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并幫助和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自主學習進行合理定位。比如在鋼琴學習中,音樂教師可將鋼琴學習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教會學生熟練掌握識譜技能,熟悉旋律,并對樂譜進行自主分析;第二步是分手練習,先右手后左手,由淺入深逐步開展,一小節一小節地練習;第三步,合手練習,由句到段,循序漸進。在這種模式下,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的自彈自唱能力能夠獲得顯著提高。
3.結語
最終面向幼師崗位的中職生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能力,使其在完成高考并繼續求學之后,在扎實基礎上更進一步,具備全面的幼兒音樂教學能力。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僅要將學生的高考作為教學目標,還要放長眼光,為培養學生就業后的崗位素養及崗位能力設定科學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在音樂教學中,中職音樂教師應堅持“以職業為導向”的方針,努力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與音樂教學能力,為其高考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小妹.職專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之高音教學方法初探[J].職業,2012(21).
[2]肖幸.論幼兒師范學校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5).
[3]姜峭巖.中職音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J].新絲路(下旬),2015(12).
[4]文春琴.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