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才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株洲 412012)
摘 要: 醫學類高職高專為推動落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課程體系優化,增開了系列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等,近兩年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但仍存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不科學、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問題的剖析,提出了構建醫學類高職高專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醫學類高職高專 創新創業課程 構建策略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根據《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5〕12號)的要求,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即對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1]。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不斷優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并進行學分規定。但是由于醫學類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上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與重構。
一、醫學類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體系欠科學。目前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所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主要是國家要求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課程體系欠完善,通常以選修課形式開設,部分學校規定了創新創業課程所占學分比例,但課程培養目標不明確,多數都是流于形式,為應付上級檢查或考核而設。課程內容單一、質量不高,沒有形成統一、結構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也沒有真正納入學分制管理。課程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效果欠佳。
(二)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重專業教育,輕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醫學是典型專業教育,專業特色明顯,應用性強,專業要求高,社會公眾、高校和醫學專業學生均將專業學習置于大學生涯最重要的位置。但醫學類院校與職業教育學校的最大區別是: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培養出兼具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高等人才,激發醫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醫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創新創業課程的使命,也是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
(三)課程內容與實踐融合不夠。醫學類高職高專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理論多于實踐,大多數創新創業課程設計中缺乏實踐環節,基本上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還有的學校開設幕課、SPOC等,輔以SYB創業培訓。教學模式較單一,局限于書本上現有的創業知識,欠缺案例分享、小組討論、創業團隊互動等實戰環節。很多教師由于缺乏實戰經驗,致使對學生創業團隊的輔導力不從心。在實踐活動方面,大多是參與或者組織一些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參觀一些創業成功人士的創業場所等,這些實踐活動形式太過于單一,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夠,不能滿足新時期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3]。
(四)創新創業課程師資隊伍建設不強。創新創業課程對指導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實踐經歷及授課方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教師主要來源于校內兼課教師,專任教師很少,名師更是匱乏。某些教師缺乏創業實踐與經歷,偏重理論教學,無法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創新與創業活動,課程地位較低,課程開出率及質量不高。加之學校對創新創業課程不重視,教師指導和講授創新創業課程的積極性普遍不高。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對于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來講,不管是學校層面還是教師層面,大多認為作為醫學生,畢業時馬上創業是不現實的。因為醫學生畢業后的服務對象是人,是為人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的,不能有失敗。醫學生在校實踐經驗不足,需要經過多年的磨煉才能有創業條件。因此,對醫學生而言,所謂的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通過開設一兩門選修課,給學生傳授一定的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或者講解幾個創業案例,忽視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創業意識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醫學類高職高專教育學制短,課程任務重。醫學教育屬于精英教育,專業性強,課程門類繁多。學生課業負擔繁重,除完成正常的課堂學習活動外,還有見習、實習等教學環節。醫學專科教育三年的學制較短,學生在完成專業必修的課程學習外,沒有更多的富余時間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即使迫于修業需要,選修一兩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是走走過場,混個學分。
(三)就業形勢良好,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在“健康中國”建設大背景下,醫學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相對較廣,社會需求量大,學生畢業就業壓力小。在就業形勢較樂觀的前提下,醫學院校對創新創業課程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創新創業課程開設量不足,質量不高,某些醫學院校將創新創業課程設為選修課,將其設置為就業指導課程的組成部分,課時量少。學生缺乏創新創業興趣和意識,更多的學生滿足于畢業時及時找到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
三、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通識教育模塊。此模塊課程主要是針對低年級學生,著重向學生介紹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基礎知識及醫學生應具有的創新創業專業知識,包括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團隊、創新創業機會、創新創業風險、創新創業資源、創新創業計劃及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解讀等方面的內容。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基礎》、《創業經濟法》、《創業精神與實踐》、《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等通識性課程,學分設定一兩學分,可以幕課、SPOC等在線課程的形式開展,主要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文化基礎知識教育,著重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性的創新創業知識并激發初步的創新創業意識,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雙創”優惠政策,了解創新創業對國家、學校、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升其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擔當力[4]。
(二)專業教育模塊。醫學類高職高專培養的是面向基層的應用性技能型人才,專業實用性強,技術含量高,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更有針對性、可行性。在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上要緊密結合專業及社會需求,一方面可以通過開設專業必修課程的形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如開設《醫療企業創辦基礎知識》、《中醫館的開設》、《鄉鎮診所之路》等,此類課程可邀請一些有實戰經驗的行業大師、技師等來主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第二課堂以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形式開展,如育嬰師、中藥調劑師、保健按摩師等,獲取一個證書給予一定的修業學分。另外,如果學生課程任務重,就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中。
(三)實踐教育模塊。實踐活動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可增加實踐類課程的開設比例或者提高實踐活動所占學分,完善學分體系,結合課程體系豐富學分制度,將學分分為創新創業理論課學分和實踐學分,并明確規定實踐學分所占比例。將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成果、各類技能競賽獲獎、開放實驗成果、社團成果、創業成果等納入學分管理。通過這種學分制度既能鼓勵廣大學生將更多的學習重心轉向創新創業實踐,又能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為實現學生個性化培養提供廣闊空間。學生在獲取創新創業學分的過程中,自身的創造力得到激發,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這對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積極的影響[5]。
(四)創業孵化模塊。針對有創新意識和創業潛質的學生,根據創新創業需要,允許他們跨學科、專業選修課程。可以通過創業孵化課程的開設,有針對性地向學生介紹創辦企業可能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常見問題,如企業組織建設與管理、市場營銷策劃、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形象設計、法律風險防范等,引導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方法和技巧,并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分析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此模塊的課程主要面向有創新創業興趣的大二或大三的學生,屬于精英教育模塊,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一定的創業積累[4]。
總之,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要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以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依托,以專業教育為背景,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面向全體學生,服務個性發展,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國辦發〔2015〕36號,2015.
[2]付恩硯,陳飛宇.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困境分析[J].亞太教育,2016,8(15).
[3]馬永斌,柏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生態系統的構建途徑——基于清華大學創業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8-140.
[4]林雪治.進階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策略[J].教師教育學報,2016(2):67-68.
[5]方雨婷,房新瑜,馮文婷.淺談高校創新學分制度——以江蘇大學為例[J].學理論,2014(14):254-25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崗位素質本位與終身發展相結合的高職高專學分制課程體系建構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