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玲
摘 要: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合作探究精神;培養協作意識。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的需要。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概述;作用;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48-02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這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構建的轉變,更加重視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主體性與互動性。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概述及優勢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性別、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的認知、情感、自信心等產生積極影響,這樣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有利于組內成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于開展組間競賽,發掘小組群體智慧,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擴大了學生間的交流,突破了單純的師生交流,使學生有較多機會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促進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作用
1、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開放性練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于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在學習中,有的學生很快掌握了新知識,有的學生似懂非懂,這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練習,讓每個學生發表見解,相互啟迪,實現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在開展合作練習的初始階段,學生討論的合作意識可能不強,教師可以加強指導,并安排特定時間,有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練習的意識,實施新課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討論題,作為合作練習的素材,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象,互相啟發,共同發展。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安排了一個練習,“小明去書店買書,他給了營業員5元錢,要買一本3.10元的書,可營業員手頭沒有零錢找,那該怎么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練習,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連老師也沒料到。比如,回家去拿;跟別人借;先存著,明天再拿等。在練習中,學生始終積極投入,思維活躍,達到了甚至超出了練習的要求。
2、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合作小組的組建,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班級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師應對小組中的成員明確分工,在小組中確定一名組長擔任記錄者、匯報者等角色。但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學習情況調整人員,定期輪流擔當角色,輪流參與回答問題,使小組成員都有鍛煉的機會。如果遇到回答不上來或者回答不完整的地方,同組的學生可以幫忙補充。在教學“求近似數”時,在省略12756和1389000萬位后面的尾數時,在小組討論后讓每組代表說出結果和解題方法,有位同學做成12756=1萬,同組的同學馬上就給了糾正,應該是12756約等于1萬,并說明了理由。合作小組的建立,應是學生數學能力資源的一種整合,為組與組之間、生與生之間的公平競爭奠定了基礎。這樣,學生對合作學習既感受到無窮樂趣,使他們都樂于合作學習,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探究精神。
3、培養協作意識
協作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生相互作用和聯系的基本方式,是社會群體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生正是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得到發展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是有組織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取了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使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使課堂教學不再出現被遺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同學間互相啟發,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從桌上眾多的學具中找出長方體,然后分組討論,“觀察這些長方體,你能發現什么?”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后發現: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大小相等……我對他們的發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在這樣的學習探索中,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時時處處迸發著智慧的火花。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對課堂教學改革而言,其意義重大。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進的問題。
1、小組活動只重視形式,缺乏實質的合作
有的班級的合作學習只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比如一節“找規律”的小組合作學習課,練習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一道開放性的習題:給每個小組分發很多張有空白圖案的卡片,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涂出有規律的美麗的圖案。學生每人涂出一張圖案后,小組間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其學習交流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
2、小組活動只關注結果,過程欠關注
數學大綱要求既要“關注學生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又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我們采用“二次評價”或者“延時”評價的方法,就是說不要輕易、草率地評價學生的作業和發言,而是適當延長時間,待信息二次反饋甚至多次反饋后再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產生思維的觸覺。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我們不能看到學生知道了結果就急于作肯定的評價,而要看學生是否親身經歷了探索公式的形成過程:是操作了學具,還是畫了圖形;是通過獨立思考的,還是參與了合作交流得出的等等,再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積極投身于探索之中。
結語: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學生個體提供更多的機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使之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德貴 數學新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探究[J]考試2013.12
[2] 舒堯相 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09.3
[3] 張 磊 探究小組合作學習[J]數理化學習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