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世波
摘 要: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訪談法、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民俗體育進行了界定,并以渝西地區農村中學的師生為調查對象,從該地區引進民俗體育的必要性、民俗體育的可行性和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這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為渝西地區農村中學開發民俗體育的可行性做實踐論證。
關鍵詞:渝西;農村中學;民俗;體育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08-01
一、民俗體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選題依據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1999年6月13日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再次強調“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名詞界定
渝西農村中學:主要針對的是重慶西部地區(原江八縣)以及由于打工以及三峽移民到該地區所建立學校以及學生。
民俗體育: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廣大民眾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化空間中所創造并為廣大民眾所傳承的一種集體的、模式化的傳統體育活動。主要存在于民間節慶活動、宗教活動、祭祀活動中,是一種世代傳承和延續的體育文化形態。如舞龍、舞獅、跳繩、踢毽子、跳竹竿、扇子舞、蕩秋千、秧歌、踏青、蕩秋千、登高、抖空竹、放風箏等都屬于民俗體育的范疇。
三、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田野調查法
四、渝西農村中學民俗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目標和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通過文獻資料和實地訪談,對渝西農村中學開展民俗體育的自標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篩選和整理后進行問卷調查,對調查的結果做先后排序。
1、渝西農村中學民俗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目標。渝西農村中學民俗體育開展目標主要為:休閑生活、促進身心均衡發展;培養體驗學習民俗體育的樂趣;發揚傳承民俗體育文化;培養學習民俗體育的能力;掌握民俗體育的技能;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培養多元文化的理念;推動民俗體育的發展;增強發揚光大民族傳統體育的責任感等。因此,在中學開展民俗體育時,其項目的選擇就應該結合這些目標來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
2、渝西地區農村中學民俗體育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重慶市渝西地區農村中學在民俗體育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主要是:校內缺乏民俗體育師資、民俗體育項目場地器材;開展民俗體育項目的經費不足;學生功課繁忙,沒時間參加;體育教師缺乏學習進修民俗體育技藝的渠道;民俗體育與學校體育的發展脫節;學校缺乏民俗體育的書面教材資料;民俗體育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訓練方法;校領導不夠重視;民俗體育缺乏有影響力人士的推動等。經費是開展民俗體育項目的保證,我國投入到教育事業上的經費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是遠遠不夠的,而在學校體育事業的投入上就更是偏重于一些競技項目,對民俗體育往往是視而不見或可有可無,這就造成了民俗體育場地器材的嚴重不足。師資無疑是推展民俗體育發展最重要的一環,學校如果沒有擅長民俗體育技藝的體育教師,此校的民俗體育就難開展起來。學校附近社區如果有民俗體育技藝的藝人,民俗體育就較易發展起來。渝西所有農村中學中至今都沒有一個專門從事民俗體育項目的體育教師,很多體育教師只是僅僅懂得一點民俗體育知識和一些較為簡單的民俗體育運動技能。教材在民俗體育的發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對于這些問題,上至教育體育主管部門,下至我們體育教師都要引起高度重視,想方設法來逐漸解決這些問題,讓民俗體育在學校能生根發芽。
五、渝西地區農村中學民俗體育課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對策
1、多途徑開發和制作民俗體育器材。學校體育經費的缺乏,在很大程度阻礙了學校體育的發展、普及與提高。在目前看來,讓比較貧困的農村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設購買民俗體育器材不太實際。而器材的短缺是影響民俗體育在學校中開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時期根據實際情況多途徑多功能的開發和利用民俗體育器材來緩解器材的嚴重缺乏,積極發揮器材的多種功能開發、制作簡易器材。對在一些很多學生都有器材的項目上,教師可以發動學生,通過讓學生自制器材來暫緩器材短缺的現狀。
2、加強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農村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引進民俗體育必要性,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學校領導要突破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民俗體育資源開發在學校體育中發揮的重要潛力,制定相應的民俗體育發展措施,要完善發展民俗體育的相關長效機制,提供民俗體育開發和利用的政策和一定的經費支持,正確引導和組織學校積極引進民俗體育,提倡多途徑地開發和利用場地器材,重視民俗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讓更多的民俗體育項目引進到學校體育與健康課中。
3、編撰民俗體育教材。編撰和研究民俗體育教材無疑是推廣發展民俗體育項目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從當前來看這方面的教材還比較單薄,影響了民俗體育在學校的普及與推廣。在今后工作中還需要我們因地、因校制宜,根據各民族、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運動價值、民俗意義以及教育傳承、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體育項目,與現代教學的趣味性、創造性、啟發性相結合的原則,編撰合適的民俗體育教材。加強對民俗體育項目資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當前對民俗體育項目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已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以來,加強了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大了對民俗體育的挖掘、保護和研究的力度。民俗體育的生存空間大多是在民間民俗活動中,要發展民俗體育,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民俗體育項目進行調查研究,梳理其來龍去脈,探討其存在的文化價值和技能技術要求等等。從各種角度對民俗體育進行全方位的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挖掘和整理它們的可利用的價值,使其成為一個科學、成熟、完善的體系。
參考文獻:
[1] 烏丙安著.中國民俗學[N]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3
[2] 陶立著.民俗學概論[N]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3
[3] 余萬于.對中華民俗體育的初步研究[Z].武漢《第六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2000
[4] 王俊奇也論民間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傳統體育概念及其關系——兼與涂傳飛、陳紅新等商榷[J].體育學刊,2008,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