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因互聯網技術融合而產生的全新發展渠道和發展軌跡,日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本文中,筆者將以“互聯網+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探討”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筆者所在的城鄉結合部的初中美術教學現狀,在充分認知互聯網+教育的積極意義和重要性的基礎上,從三個角度對其展開論述,望能為當前從事此方面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 互聯網+教育 教育創新 審美多元化 課堂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10-02
作為一種技術,互聯網本身具有多元化、便利性、非局限性和立體形象性的特點,將其與教育事業相融合,構建全新的教育體系和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習思路和教育渠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互聯網+教育視角下的初中美術教學將會呈現出較傳統課堂而言更為多元、更為全面以及更加具有互動屬性的課堂形式,對于豐富教學內涵、提高課堂容量,其作用不言而喻。
一、課堂外延,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初中美術課堂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將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習慣框定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當中,致使他們的所見、所感都必然呈現出一定的固化性特征。尤其是處在城鄉結合部的外在環境中,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以及本身美術基礎薄弱的現狀,更造成了美術課堂對其缺乏吸引力的“無奈”現狀。
互聯網+教育視角下的美術課堂,不僅可以打破教室以及課堂的載體局限性,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讓美術課堂實現從課上到課下的延伸。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及多樣化的網絡資源將音頻影像、音樂、舞蹈以及歷史等學科知識呈現在美術課堂中,使其保持一種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和緊致性。同時圖文并茂的授課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五官得到充分的調動,這樣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亦容易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微課發力,優化教學結構。
互聯網+教育突破了初中美術教學的固定教學模式,即“教師+課本+黑板”的模式,對于重塑學生的認知習慣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新課標要求下,美術教學要與時俱進,不斷拓展網絡資源并與美術課堂緊密結合,豐富美術教學的課堂內容,在此背景下,微課應運而生,走進課堂,并逐步得到重視。
(一)課前預習。新舊知識密切相連,知識的獲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前預習能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復習和鞏固舊知識。微課的使用,讓學生的課前預習更具目的性,即在預習中關注新知識的分布情況,并對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加以鞏固。
(二)導入授課內容。如何把授課內容導入課堂?在微課出現之前,最主要的方式是展示畫面和講解文字。相比而言,微課則更直觀,可以給學生更鮮明的體會,也更易于激發其學習興趣,對一些繪畫的傳統技法可以以新穎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也接收容易,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
(三)重難點分析。重點、難點知識的講授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點,對教師和學生均是重大挑戰。借助微課的作用,教師可以設立教學情境,將美術課的繪畫重難點及一些易混淆的知識點區別講授,幫助學生理解、梳理繪畫技巧。
(四)知識小結。利用微課來進行課堂知識小結,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因長時間的繪畫帶來的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三、雙向互動,增強教學活力。
(一)在教學中引入微課,讓學生在課堂上更直觀地感受到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利用互聯網技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學習興趣,使美術課堂更具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教學中引入微課,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在互聯網這一資源寶庫中,學生能接觸到更多優秀作品,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尋找資料,深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內涵,讓學生能夠真正去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了解繪畫技法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三)在教學中引入微課,可以增強美術教學的課外實用性。教師和學生在學校外有了更多溝通和互動的機會,學習、鞏固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增進師生情誼。如教師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來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遇到問題能及時向教師請教、與同學一起討論,利于快速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繪畫創作的信心。
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美術教學也進入了全新的教學次元。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向教師請教問題,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有利于與教師展開互動討論,很好地保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要學會利用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打破傳統的單一性教學模式,進而將二者結合起來,揚長避短,促進初中美術教學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