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就必須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學工作重中之重的部分,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念,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關鍵詞:歷史教學;學習態度;反思
對歷史教學的意義以及作用缺乏足夠的了解,學生普遍對其持有錯誤的認識和看法:“歷史就是一門副科,我們沒必要在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歷史不就是研究過去發生的事嘛,跟我們間隔了那么長的時間距離,我們即使學了也沒什么用,還不如不學”……這些錯誤的觀點都直接導致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時,缺乏明顯的積極性,學習興趣也始終提不上去。這就使得歷史教學陷入了一個非常窘迫的境地。
《戰國策·趙策一》里曾這么描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說:“歷史使人智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歷史系的戴安娜·諾維茨教授更是直言:“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很多,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歷史學習不管是對于一個民族來說還是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以及意義。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樹立正確的初中歷史觀念
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從思想上真正重視某事物時,他才會逐漸產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興趣以及欲望。因此,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樹立正確的初中歷史觀念,對于更好地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就對這一點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并且積極貫徹、落實到平時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比如,在初中歷史的第一節課上,我就向學生強調了進行初中歷史知識學習的必要性:設置歷史學科的本質目的不在于讓你們死背一些歷史人物或者歷史時間,這對于你們日后的發展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這門學科最主要的意義在于讓你們從一些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細節中總結經驗得失,為你們日后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說的便是這個道理。就拿我們中國的近代發展史來說吧,其間受盡了外國列強的侵略與踐踏,并簽訂了大量不平等的條約,中國人民充滿了心酸、悲憤與不甘。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人,通過學習這部分歷史與知識,就可以做到“化悲憤為力量”,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因為我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我們的祖國母親發展得更強大、更昌盛,那些外來的入侵者才不會再打我們的主意。同學們,不要再把歷史當作一門“學而無用的副科”,這是對于初中歷史教學徹徹底底的錯誤認識,也是一種愚蠢至極的看法。你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初中歷史觀念,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這才是你們進行初中歷史學習首先需要做好的功課……我在課堂上慷慨激昂,學生則在底下聽得仔細、認真,這就促使他們逐漸轉變自己長期以來對于初中歷史學習的錯誤認識和看法,真正從思想上重視這一門學科,這就為他們日后更好地進行初中歷史知識的學習奠定了最穩固也最堅實的基礎。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初中歷史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最關鍵也最迫切的工作
除了思想上的不重視外,初中歷史學科的特點也是造成學生缺乏積極性的重要原因。初中歷史是一門百科全書,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大量的歷史信息,這些知識點都需要學生自己進行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學生看來初中歷史幾乎就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學習興致也始終提不上去。
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就必須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學工作重中之重的部分。就拿我來說吧,我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上,往往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學組織活動。比如,在學習“貞觀之治”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我就會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一段貞觀統治時期的視頻短片,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最直觀、形象地感受到盛唐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政治開明的一派繁榮景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作為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也不例外,他們同樣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因此,在學習時,我則會安排學生自由分成兩組,討論其統治時期的得與失。就拿一代女帝武則天來說吧,她開創了女性登基為王的先河,在位期間積極發展經濟、政治以及民族外交關系,對唐朝的繁榮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她也有很多的過失,比如政治上重用酷吏,使得其統治時期產生了大量的冤假錯案,生活上則驕奢淫靡,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學生通過討論,不但可以自主總結出武則天的功與過,從而全面、整體地把握這一歷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在自主總結、整理期間還可以逐漸提高自身的歷史創新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實現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歷史學習不管是對于一個民族來說還是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以及意義。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念,并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初中歷史知識的學習,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于友西主編.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金相成主編.歷史教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4]夏子賢主編.中學歷史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