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引致了國際商法的國際化和趨同化,要求專業人才培養具備越來越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和跨國執業能力。國際商法作為國際商務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核心課程,需要更加強調雙語能力培養和跨國商務管理能力培養。本文通過對課程建設、雙語教學、國際比較案例教學等方面進行探討,結合課程教育的發展現狀,總結了一些教學方法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 國際商務專業;雙語教學;商務管理;國際商法
一、引言
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重大特征和主要趨勢,世界經濟不斷走向融合。跨國經營成為企業經營的基本模式,全球資金市場已經形成。今天,跨國公司遍布中國各地,中國企業從事國際貿易/境外并購、境外上市,也已經屢見不鮮。隨著企業的領域和地域的擴展,國際商法也隨著服務對象的需要而擴展,服務地域隨著服務對象的足跡而延伸,成為世界跨國商務活動發展的基本路徑。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事業單位越來越重視全面實施國際商務人才選拔和培養,著力引導和推動國際商務人才不斷提高國際交流能力、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越來越重視外語能力的培養。為了順應環境和形勢的變化,我校對財經類專業建設進行了改革,特別是國際商務專業已經開始了對專業課程群建設和雙語教學法的探索。我所任教的《國際商法》課程,正是一個探索的樣本。
二、積極改進課程模塊
現代的高級國際商務從業人員需要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準則,具備高技能、高修養,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并具備綜合業務能力。因此培養優秀的國際商務從業人才并非易事,高校需要一套與國際商務從業人才需求相適應的培養體系。
(一)明確培養目標
對于許多高校來說,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已有成熟的考試大綱作為教學目標。然而考試大綱雖然能起到指導作用,但是應試目的性過強,可能會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一開始就按照考試的要求進行教學,很可能出現學生對課程內容難以消化,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與其讓學生對知識似懂非懂,過度強調應試技巧和方法,不如在開始打下扎實的基礎,以利于日后成長。因此在初學階段,就開始突擊性地提高應試能力,忽視基本功絕非一個好策略。而且培養目標,也要與時俱進,教學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固守于上一年度的考試大綱。此外教學目標還應側重于學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提高,而非機械記憶不斷變動的國際規則。
(二)重組課程模塊
在明確培養目標后,需要開發相應的課程模塊。課程模塊應在參考國際領先的教育組織培養目標和大綱的基礎上,重視本校各個課程模塊之間的銜接,并要加入實踐課程。關于課程模塊的銜接,尤其要注意各個課程模塊之間的銜接順序和各個課程模塊之間的知識點的重復和沖突。如國際商法中的案例和習題,有的以美國商業環境為背景,有的以中國為背景,甚至以其它國家為背景,這時如果能夠區分中外實踐并結合當前的形勢和發展進行講授,就能使得知識點更為透徹,不會引起混淆。
(三)加入實踐模塊和雙語模塊
在國際商法課上,要多設專題研究,開設相關講座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還 要通過實踐作業,調查研究,小組項目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語言差異問題也需要幫助學生在進入關鍵課程以前盡快克服,在學生能夠接受的程度下,積極鼓勵和引導雙語教學和純外語教學。然而,實踐模塊和雙語模塊都非常消耗學時,且也容易人為增加難度,提高學習門檻,導致先修課程成績不好、英語能力低下的同學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在具體安排課時的時候不得不慎重考慮,究竟采用何種方式插入現有課程,還是單獨開設一個課程,應根據學生的素質和接受能力來確定。
三、克服語言障礙和情景沖突
在國際商法的教學實踐中,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就是語言障礙和情景沖突。為此,必須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決。
(一)學科間的術語沖突
國際商法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綜合學科,交叉性強,其中有很多教學內容在不同學科中都會涉及。比如,投資學、金融學、金融市場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等都會很多專業術語,但是不同學科在描述同一個事物時,會采用自己學科的專業術語,導致多義詞問題。有時,也會出現同一個術語,在不同的學科中定義、內涵和外延會有差異,導致意義混淆。甚至課程內部,不同章節對同一個內涵,也會使用不同的術語。對于學科中的同義詞和多義詞,在講解時應該尤為注意。
(二)中英文術語沖突
有的術語,隱含了中外商業文化和商業習慣的差異。雖然我們按照字面含義,把一個英文術語翻譯成了中文術語,但是往往會導致誤解和歧義。
(三)情景沖突
由于國際商法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往往是從國外的商業環境和交易習慣出來,進而對國內的實際情況有所涉及。這樣就導致了情景沖突的發生。比如在國際貿易部分,絕大多數的案例總是從歐美為背景,但有時也會以中國為背景,出現一些案例和習題。這就導致了學習情景的跳躍性,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轉不過彎來。較好的解決方式是,先講述中外法律體系和經濟體系的差異,然后和習題結合起來,不但能解決情景沖突問題,而且能學到中外比較分析的方法,從而實現國際化培養目標。
四、總結
為了使得國際商法課程教育與時俱進,不但要對現有課程模塊進行改進和重組,還要找到適合的方法將實踐模塊和雙語模塊無縫地嵌入到培養方案中。著力于化解應用性和應試性之間的沖突、各個課程模塊的知識點之間的沖突、中外商業環境和交易習慣之間的沖突、案例教學中的情景和術語沖突等。從這幾方面推進學科建設,必能有效提高國際商法課程的質量,增進該學科的吸引力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姚曉民,翟志華.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重構新型教學模式——基于國際商務從業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6)
[2]林琳.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從業專業雙語教學問卷調查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3(3)
[3]程文質.淺析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商務從業課程教學改革[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0)
作者簡介:
王石河(1978-),男,漢族,浙江嵊州人,博士,講師,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商學院,研究方向:國際商法、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