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斌+朱雙榮
摘要:本文以2017年4月20日,教育部黨組、清華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深入清華大學一線課堂,聆聽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馮務中老師的一堂以“‘質疑改革開放思潮之辨析”為主題的思政課作為出發點,深入探究這堂“混合式教學”課帶來的諸多啟示。在智能信息化的時代,更好的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思政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做到“優勢互補、教學聯動,信息互通,形式多樣”。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思政課 啟示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這堂思政課,以青年人的話語方式和時尚現代的呈現手段,把線上線下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是一場思想交鋒的精神大餐。聽后深受感染、深受啟發”。這是4月20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聆聽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馮務中老師的一堂以“‘質疑改革開放思潮之辨析”為主題的思政課之后的點評。這樣一堂“配方”新穎,“工藝”精湛,“包裝”時尚有特色的思政課能給我們的思政課,尤其是高職思政課帶來哪些啟示呢?
借助網絡平臺,高科技的優勢,該課程很好地將學生自主觀看網絡平臺的慕課視頻、教師課堂講授、師生小班討論和學生課下作業四個環節有效的結合,將線上和線下的優勢同時發揮,為高校思政課進行“混合式教學”提供了精彩的范例,具有極強的示范性和引導性。那么什么是“混合式教學”思政課又該如何更好的實施“混合式教學”呢?
一、什么是“混合式教學”
所謂混合式教學,就是把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美國康奈爾大學教學促進中心對混合式教學的解釋是“將面對面學習和網上學習的精華結合在一起,“獲取兩個世界最好的部分”。科學技術能夠更好地改進學習的形式,課堂時間因而相應縮短,從而用于更好地加強面對面的互動。由此可見,“混合式教學”的本質就是把傳統教學的優勢和數字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二者優勢互補,從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二、思政課該如何更好的應用“混合式教學”
如何才能讓思政課真正使學生終生受益是所有高校思政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清華大學馮務中老師的課程為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即在智能信息化的時代,更好的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從根本上改變思政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做到“優勢互補、教學聯動,信息互通,形式多樣”。
1、優勢互補
“混合式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結合,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是一種優勢互補,必須反對并糾正兩種錯誤。即(1)在互聯網時代,固守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對網絡表現出極度推崇甚至膜拜,全盤否定傳統和現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時效性。要知道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現代的網絡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我們需要努力探究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將兩種模式進行有效的結合,更好地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做到優勢互補,為實效服務。
2、教學聯動
教與學,永遠是教學的主旋律。如何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混合式教學”的重點。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教師要學的不是少了,是多了,教師要想更好地引導學生就必須付出更多的艱辛、努力和準備。加強集體備課、兄弟院校交流互訪、自身知識擴展與學習、隨時關注學生的關注等手段和方法都是必須的,但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思政教師有足夠的視野和職業精神,對黨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思政專業和職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才是思政教師永遠的信仰和不竭的動力。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為此,要積極摸索“混合式教學”的四個環節的聯動,精心設計,真正將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做到教學相長。
3、信息互通
借助高科技,以網絡平臺為載體,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與溝通,最終實現信息互通,知己知彼,有效溝通。這應該是混合式教學的一個亮點和優勢。混合式教學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完善的網絡教學平臺和優質的在線課程,MOOC作為一種全新的在線課程形式,以其完備的教學環節與結構設計、獨特的資源呈現與功能設計、即時的學習反饋和生生互評系統、教育數據的捕捉和采集優勢為混合式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將MOOC應用于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助推教育公平。
馮務中老師的課程就是建立在MOOC基礎之上,借助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有效的無縫對接。再通過小班的面對面的交流與討論將知識與能力升華。激烈的思想交鋒,熱烈活躍的討論,打破了以往思政課教學由教師單一講授、照本宣科的傳統課堂場面,人人參與、人人發言成為一種新常態。學生的思政學習,實現了從被動聽講到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的華麗轉變,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感和認同度得到極大提升。而這一切完全得益于信息的互通。
4、形式多樣
教無定法,“混合式教學”絕對不存在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各個學校,各個專業,各個地區,本科高職,千差萬別。比如:清華大學“基于慕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國人民大學“一體兩翼”模式;北京師范大學“以問題為導向的思政課分眾教學模式”;上海市教委組織推出《中國系列》品牌課程。不僅牢牢抓住思政課堂這個主渠道,還積極探索在通識課程滲入理想信念與價值觀教育,實現同向同行。復旦已連續六年舉辦“復旦大學中國市長論壇”,先后邀請50位市委書記、市長走進校園向學生介紹各地改革開放進程,把最前沿的實踐、最鮮活的案例、最接地氣的故事帶入課堂,加深學生對國情和改革開放的認識。我們需要做的是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具體而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改革無止境,育人無小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務艱巨,道路漫長。作為思政課教師的我們必須堅守陣地,改革創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讓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參考文獻:
[1]王雯姝.“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挑戰與創新[R].“2017年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課混合式教學研討會”報告.2017-6-10.
[2]艾四林.MOOC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創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孫茂松.MOOC的基本技術特征及其發展趨勢[R].“2013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論壇”報告.2013-6-27.
[4]清華新聞網.“混合式教學:一場抬頭率大幅提高的思政課”.20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