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安徽新華學院教務處 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當前教學所努力的方向,對于基礎會計教學來說也同樣需要對傳統教學予以改革創新,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己任,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就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基礎會計教學改革進行研究與探索,希望可以為基礎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 基礎會計教學 教學改革探索
一、高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應用型人才是指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的基礎上,同樣具備強大的會計實務以及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能夠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運用專業的技術手段以及良好的個人素養和職業操守靈活面對各種專業問題以及突發問題。但是,根據研究顯示近年來各大高校的基礎會計課程雖有變革,不過依舊遵循原有的教育制度,以教師教授課程為中心,缺乏學生實踐操作的鍛煉,將會導致會計專業畢業生實際掌握的專業能力不能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更甚者部分畢業生難以勝任財經崗位,教需脫節的問題顯得尤為嚴重,高校內會計專業學生僅僅重視學習會計理論,而輕實務,阻礙目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基礎會計教學措施
(一)教學內容方面
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對高校內基礎會計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的規劃管理,根據當前社會以及財經行業發展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應該包括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如真假鈔的識別、點鈔技能的培養、票據填寫、珠算等基本的會計職能,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整體的課程內容設置應該緊扣社會的發展脈搏,同時應該時刻把握國家政策以及有關會計專業法律的制定和改革,并據此對課程內容進行及時的修改,增強高校內會計課程的時效性,保障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在財經行業就業,并能夠將所學的會計專業理論進行合理的運用,避免高校內教學出現任務化的現象,將教學作為一種敷衍,沒有一定的責任意識是一種缺乏教師職業素養的典型表現,應嚴重杜絕這種現象的出現,應該通過教師的專業教授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能力進行承接。
(二)課程標準方面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高校內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課程標準上進行了重新設計,將教學重點由傳統的理論轉移到社會崗位較看重的實際操作上,重點突出崗位群的培養,將出納與會計崗位進行了有效的結合,通過對課程標準的重新規劃,將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技能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促進高校內培養應用技術性會計人才的進度,合理分配會計課程能夠有效提升各大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質量。
(三)實踐教學方面
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是加強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加強校內外的教學實踐,增強校企合作關系,實現學生課程外的實務操作訓練的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帶領學生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參觀學習,進行現場實地教學,通過對課堂外的實習基地進行合理利用,讓學生能夠對會計專業的實際操作進行了解熟悉,并通過教師將理論與眼前的實際財務工作進行結合講授,使學生能夠對財經崗位有直觀的認識,教師現場的指導講解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疑惑和問題。另外,還可以在期末特別設置兩周的實踐周,讓學生通過將學習的理論實踐在工作過程中,滿足當今社會對當代畢業生的需求,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不斷優化完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內容。其次,能夠使學生對會計出納工作的實際操作有直觀感性的認知,讓學生將自己代入實際工作崗位中,通過對會計崗位的親身體驗,能夠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夠熟悉一些會計業務技能,增強學生自身的綜合業務能力,實現零培訓就業的目標。充分發揮和企業教育資源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課堂理解率,通過這種科學合理的授課規劃,能夠將會計實際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
(四)教材編撰方面
目前國內高校在基礎會計教學課程中重會計,輕出納,甚至大部分會計教材中極少涉及有關出納崗位的專業知識,因此,應該要求教材編撰方將社會中真實的工作崗位任務和行業業務資料數據編入教材,為教學內容提供真實有效的崗位數據,同合作企業共同編寫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教學材料,并通過科學的設計將出納和會計行業進行合理的內容分配,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整合規劃,通過新教材的編寫將會計專業的教、學、練進行有機的結合,科學分配,使會計專業理論與實際崗位實踐進行融合。
(五)教學方法方面
在培養應用技術性會計專業人才過程中,要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時發展,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不斷改良和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充分理解學習內容為主,提高學生的實際綜合能力和畢業競爭能力。合理規劃設計課堂教學流程,可以包括教學課件演示、課堂現場操作、同學之間討論、教師解答學生疑惑等環節。可以通過分組角色扮演方法,真實模擬實際崗位分工,通過這種崗位分配讓學生體驗相關角色的實際工作內容,獨立完成分配的崗位實訓內容。情景教學法也是一個提高學生認知度不錯選擇,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工作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模擬企業工作式的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統一。課堂討論法是采用以學生為主而老師為輔的教學方式,課堂討論可以讓學生在闡述觀點時,獨立分析問題,并且找出問題答疑,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借助實物進行演示教學,能夠將理論課與實踐課進行舒緩的自然過渡,實現教、學、練一體化,逐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當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可以采用科技手段作為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視頻演示教學,通過課件、音頻、視頻等方式對抽象性知識進行解釋,讓學生直觀的接觸了解所學專業,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
三、結語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所開展的基礎會計教學改革還需要教師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需要教師從外部環境的現實需要出發,不斷探索更好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力爭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加具有實用性的知識,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不斷提升,培養出新時代所需要的重要人才。
參考文獻:
[1]姜英華. 以會計學專業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背景的金融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 商業會計,2016,(24).
[2]李天霞,譚暉,易亮. 基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會計分崗進階式教學改革研究[J]. 現代交際,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