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娉婷
[摘要]休學創業政策是國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鼓勵大學生創業,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在梳理休學創業這一政策的發展歷程后,整理高校在休學創業政策實施中的問題,高校應該如何用好國家提供的休學創業政策,使學生的休學創業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提出了舉措。[關鍵詞]休學創業;政策;實施;評價;完善
大學生休學創業,一般是指在校大學生因創業而申請休學從事創業實踐活動的一種模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進行了修訂,允許學生保留學籍進行休學創業。“休學創業”作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一種形式,近幾年來得到了教育部、各級政府、教育部門的重視。但同時如何構建切實推動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學生休學創業體制,進一步推動彈性學分體系,是高校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休學創業政策的發展過程
清華大學在1999年5月在國內高校率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但只是個別情況,申請休學創業必須由北京市教委批準。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里面提及“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時間能力和創業精神”。2000年教育部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的若干意見中允許在校大學生、研究生休學創業。在這個決定中,“休學創業”這一名詞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2005年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針對休學這項提出了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的說法。休學的具體次數和年限可以由學校規定。2007年的“十七大”提出通過創業活動進一步帶動學生就業的做法。2014年底,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在通知里面提出要求建立休學創業的彈性學制。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允許學生休學創業”等措施提出,2016年12月16日頒布的教育部重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學生在入學后可休學創業,各高校可為休學創業學生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這些政策規定的出臺,一次次將“休學創業”引爆輿論熱潮。國家在十幾年的時間里,通過一次次的出臺各項扶持創業的政策,其意義在于重視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活動。目前,廣東仍屬于“休學創業”政策實施的初級階段,高校休學創業政策中還有很多問題亟待深究,解決并完善。
二、高校休學創業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高校缺乏統一的休學創業領導
1.休學創業項目評估準則不一致
很多在校大學生,在他選擇創業的時候,還不具備創業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有些學生甚至是覺得在學業難以完成的時候選擇創業作為逃避學業的避風港,這個時候學校如何去評估學生的創業項目是真正可行并可以實施的,如何設計科學合理的休學創業管理流程。這就需要學校組織專門的創業項目評審專家對學生的創業方案、實施過程進行專門的論證。在經過學校論證的創業項目,而學生又提出休學創業的意愿,學校才能同意學生進行休學創業。
2.休學創業缺少扶持的政策
在對休學創業學生管理工作中,學校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目前,從國家層面,雖然出臺了允許學生休學創業的政策,但是高校并無對應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創業學生最關心的學業問題上,學校并無制定操作可行的學分替換政策。雖然許多高校建立了大學生創業或者創客中心,但是資金配套制度跟不上。在學校孵化中心進行創業的項目,面臨畢業后學校孵化中心要求退出,但又無社會上的孵化中心進行對接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大多數創業學生并不想因為創業耽誤學業,從高校的角度來說要保證正常畢業率,雖然鼓勵學生創業,但并不想學生提出休學創業。
3.創業培訓指導缺乏
高校創業教育進行了近18年,但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并不合理,絕大部分高校并沒有形成獨立的創業課程體系和系統的課程。原來創業指導課僅僅只是在高校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中有體現,所占學時也是少得可憐。在沒有獨立科學系統創業指導課程情況下,學校更談不上能對休學創業的學生進行科學針對性的培訓指導。而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有可能遇到法律、稅收、市場營銷等問題,而學校很多擔任創業指導課程的老師自己又沒有創業的經驗,沒法給予實際有效的幫助和輔導。
4.休學創業學生的管理缺乏
在學生選擇休學后,因為學生管理條例等原因,學校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并無跟蹤管理。而我國高校學生創業率本來就很低,創業失敗返回校園完成學業的比例也很高。學生選擇休學創業意味著離開學校這座大山,休學期間,學校的公共資源,如一些對知識儲備和技術含量要求比較高的創業項目,學生可能用不上,對學生的創業還是會有一些影響。做好休學創業的跟蹤服務工作,才能使學生無后顧之憂。
(二)家庭成員難以轉變觀念,改變傳統想法
雖然現在很多家長不會有畢業就必須出來找工作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還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放棄學業選擇創業,放棄學業去冒險創業意味著自己的孩子要去拼一個未知數。家庭有經濟基礎支撐的還可以支持孩子創業失敗帶來的“后果”。但假如是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孩子沒有退路,又有沉重的家庭負擔,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家長都很難支持孩子去創業,更別提休學創業了。
(三)社會對休學創業失敗者的接納度不高
現有大學生創業,屬于三缺,缺經驗、缺人脈、缺資金。雖然國家有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項幫扶政策,比如創業稅收減免,免息貸款、創業幫扶基金,但是各種流程辦理下來非常繁瑣,真正能拿到學生的并不多,最后估計一項優惠政策都享受不了。而創業本身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對失敗創業者極少提及,沒有人會對創業失敗者進行這個失敗經驗的分析。往往,我們只是大力宣傳創業成功的典型。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只看到勵志的成功案例,覺得創業是簡單的事情。事實上,創業失敗的例子非常多,作為學校,要把允許失敗的機會留給學生,同時也要幫助學生總結創業失敗的原因,進而幫助以后創業的學生能做經驗總結。
三、促進高校休學創業的相關舉措
政策只有落到實處,真正落地才能檢驗它的成果,如何提高休學創業政策的貫徹力度,如何實施彈性學制,將休學創業政策真正為高校創新創業工作服務,為休學創業學生服務。
(一)高校應建立學分互換的彈性制度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5月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里面對創新創業的學分替換提出了意見,要“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化制度,將學生自主創業折算為學分”如何建立開放式的學分制定機制,如何將學生休學創業期間的創業實踐與學生的實訓、社會實踐進行學分互換,甚至直接進行學分減免。在這方面,可以參考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做法。美國實行的是學分制,教學計劃富有彈性,一般來說一門課是1到4個學分,學生一學期修三到五門課,也就是9到15個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個人的學習情況。在自己有學習困難的情況下,可以提出延長畢業時間,只要有能力提前修完學分,可以提前畢業,在美國,沒有明確的學業年限。在澳大利亞,如果學生有一些創業項目,可以選擇兼職讀書而不是完全休學的狀態。比如一個學期你可以選擇一門課或兩門課,就完全不需要申請休學,只需要選課時,自行選擇就行了。但是如果你的確希望徹底休學,那么需要去學生中心填寫課程暫停表格,一般只需要在表格上填寫一個簡單理由,比如想創業或有一些家庭事務要處理,就可以獲批。在批準之后,學業一般會保留半年或一年,在這個時間內,任何時間再次去學生中心申請恢復學業,就可以重新入學繼續讀下去。
(二)國家完善補貼制度,將對創業支持力度落實到實處
在學生創業方面,雖然高校有創業孵化基地,但是也是僧多粥少,符合條件入駐的學生也不多。學校能提供給學生的資金補助也是少得可憐的。學生要想獲得大額的資金扶持,只能通過創業大賽獲獎,學校才會給予大的扶持力度,或者是風險投資公司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是把學生直接推向社會,讓他們創業面向最殘忍、競爭最強烈的社會市場。這樣不利于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持久生存與發展,也不利于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同時,對于創業失敗者的幫扶也要建立靈活的保障措施。美國在學生創業補貼方面,做得最早,也是最好的,參照美國的做法,國家要增加失業保險機制的靈活性,制定面對創業失敗者再就業的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措施。
(三)實現創業項目從產生到孵化的整套流程
國家出臺一系列舉措幫扶學生創業,高校也相應有制定政策措施,休學創業一次次成為當今校園里面最時髦的詞,但是創業率持續走低,創業項目從產生到真正孵化成功的概率也非常少。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創業項目的創新性和科技含量不高。如何通過整合政府、高校、企業、家庭等多方力量,通過聘請或者招募有豐富創業經驗或者創業知識的校內外人士,打造政府、高校、企業,一條龍的創業服務,為避免創業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走彎路、錯路,真正為學生的創業孵化工作服務。
大學生休學創業,已經日益得到國家政府的關注和重視。從休學政策的實施效果來看,許多高校未曾制定可落地執行的相關性政策,沒有形成規范的休學創業政策體系,并不能為廣大學生的創業工作服務。如何能讓這項政策更好地為休學創業的學生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成功創業,最終實現創業帶動就業,是國家制定休學創業政策的初衷和期望。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