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 魏良帥 李冠男
[摘要]本文以網絡環境為背景,緊密結合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目前存在的短板及實際教學工作,對如何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英語專業第二課堂體系建設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說明,闡述了匯華學院英語專業教學工作中對網絡信息化第二課堂建設的探索成果及實踐經驗。
[關鍵詞]網絡環境;英語專業;第二課堂
一、引言
克拉申的情感過濾說指出,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由于受到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課堂氛圍等因素的制約,學生的“情感過濾層”極易升高,進而導致他們處于焦慮、畏懼及逃避等心理狀態,無法有多余空間接受可理解性語言輸入。而第二課堂活動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進行,有利于學生降低“情感過濾層”,很好地吸收和內化可理解性語言。正如胡壯麟教授所說:“在中國外語環境下學好外語,誰能在模擬或構建接觸和使用外語的環境(即第二課堂)上下工夫,誰就將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為了緊跟時代腳步把第二課堂工作做到學生心坎里,作者借助“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第二課堂體系建設研究”科研項目及多年教學經驗,給學生提供大量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更能夠接近自然語言環境,在語言的實際運用過程中牢固掌握語言工具、拓寬視野、提高興趣,并最終將所聽、所看、所學轉化為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和日常交際能力,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網絡環境下的第二課堂教學模式。
二、當前英語專業第二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英語第二課堂依然停留在理論教學的模式上,實踐效果并不明顯,在第二課堂的建設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一)形式多年不變
一方面英語專業第二課堂一直是通過競賽類、講座類、表演類等形式進行,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發展,并且往往過度重視口語而輕視其它;另一方面學生們雖然迫切想提高口語,但口語水平普遍不高,羞于當眾交流,導致這些活動參與度不高。
(二)技術相對落后
現在大部分的英語專業第二課堂還停留在組織活動、反復訓練口語、單純訓練當眾表達能力等低技術含量的形式上,僅相當于把老師主導的課堂教育轉變為學生主導的課下學習,與當今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社會格格不入,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三)知識總量有限
由于受到時間、形式、興趣等諸多因素限制,傳統的第二課堂單位時間傳授知識量小、學生接受效率低,這也使得學生容易認為第二課堂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象征,造成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生零零散散,不能形成固定的規模,教學效果更無從談起。
教學工作者應認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改進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的教學形式,解決以上問題。
三、解決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存在問題的主要途徑
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有關解決英語專業第二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的途徑。
(一)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對第二課堂學習興趣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深入思考。充分利用當代大學生喜歡網絡信息技術及其產品的特點,開辟網絡化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已成為新時期第二課堂建設的首要工作。
(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
學習效率和效果是檢驗學習方法有效與否的核心指標,學習方法合適與否最后要由學習效率和效果來證明。充分利用網絡工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應該是第二課堂建設的最終目標。
(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知識涵蓋面
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決定了大學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或教師的推薦知識,而應該是包羅萬象的各種知識、信息、技能……讓學生在“第一課堂”之外盡可能多的掌握多種知識和技能,為以后適應社會、突破發展瓶頸、突出個人特長提供必要工具,這是作為教師的“良心工作”。所以第二課堂應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向學生傳授盡可能多的知識、技能,幫助他們盡快提高。
四、網絡環境下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深入結合學生興趣特點和目前的信息化技術,選定一、二年級英語專業學生座位研究對象,從網絡化作業庫、網絡化知識共享和改進傳統第二課堂三個方面進行英語專業第二課堂體系建設的探索。
(一)網絡化作業庫
作業是體現第二課堂教學所教授知識核心內容的集萃,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第二課堂授課效果的重要途徑,建立一套適應時代、適合當今大學生學習心理、層次分明、知識點明晰全面的作業庫體系是很有必要的。作者重點通過作業庫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英語專業學生的基本功水平。首先認真整合語音、閱讀、聽力、綜合英語以及寫作等主干課程的核心內容和重點知識,總結出以上課程的共性知識點和個性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對照以上課程的共性知識點和個性知識點進行“同類合并”,萃取精華,保留學生們實際需要的、體現課程精髓和重點教授內容的作業,并通過數字化技術在專用網絡平臺上共享,供學生練習、測驗。
在網絡化作業庫建立并使用后,通過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得到有效提高,能比較積極地完成網上作業。調查結果為進一步提升和豐富網絡化作業庫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二)網絡化知識共享
突破傳統的第二課堂思路及常規模式,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將教師、學生、教材、課外知識等不同因素聯系在一起,建立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原則的網絡信息化第二課堂,建立一種以網絡、視聽材料為基礎的、綜合各種學習活動的綜合學習模式。
為了切實有效的推進和拓展信息化技術在第二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創建“匯華外語”和“匯集英華”微信公眾號,利用公眾號定期推送專業知識,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在建設多元化的網絡信息化第二課堂期間,定期推送英語學習相關微信內容,并結合基礎課程語音課嘗試實行對“英音模仿大賽”參賽選手視頻的網上投票活動,增加了學生練習語音的積極性;以語音課為試點,以教學班為單位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群建立師生互動空間,及時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將課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延伸到課外,豐富學生的網絡第二課堂活動;利用智能手機普及的條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MyET”、“BBC”、“CNN”等手機APP軟件,做好隨時學習,養成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外語學習。
以上措施,直指當前英語專業第二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采用引入實時信息化、網絡化技術,再加上多元化的知識點和多種學習形式,達到了依托先進技術、克服固有短板、提高學生知識面和學習效果的效果。問卷調查分析顯示,二年級學生對于利用網絡化平臺推送圖文信息型知識點的偏愛率高達66.53%,一年級學生對于利用網絡化平臺推送圖文信息型知識點的偏愛率高達69.48%,兩個年級的學生對于利用網絡化平臺推送視頻型知識點的偏愛率均高于24%。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對于信息化推送方式的接受程度之高,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網絡信息化第二課堂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作用之強。通過分析將近兩年的建設經驗及問卷調查,進行的第二課堂建設效果顯著,有效改變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三)不斷改進傳統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形式需要根據社會文化和科技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改進。學習社團等第二課堂形式就是傳統第二課堂的優秀產物,應該在新形勢下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為了更好地在課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結合網絡平臺,以學習興趣小組為單位,成立了三個英語專業學習型社團:英典讀書會、思辨演講社和英華翻譯社。英典讀書會定期制作經典名著的海報并進行展示,利用莎士比亞誕辰400周年契機舉辦“莎翁詩歌朗誦會”,培養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和愛好;思辨演講社從發音、儀表、語調等方面對學生們進行訓練,并定期進行英語演講比賽和英語辯論賽,提高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英華翻譯社以“培養,提高學生翻譯興趣”為出發點,側重翻譯實踐,兼顧介紹翻譯理論,下設有翻譯實踐小組、翻譯搜查小組、翻譯理論小組,對于提高學生們的翻譯實踐能力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我們還利用信息化形式宣傳推廣傳統形式和改進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各項第二課堂活動都結合微信公眾號進行定期推送,讓學生們能彼此交流學習動態,互通有無。傳統形式的比賽也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英國議會制辯論賽,因為其獨有特色的提問方式備受學生們的喜歡。現在我們的傳統第二課堂無論從學習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都日臻成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們對于英語工具的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
五、結語
經過對于網絡環境下英語專業第二課堂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證明了建設網絡化英語專業第二課堂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也為進一步提高英語專業教學第一、第二課堂的授課質量提供了極為有益的參考素材,并證明了傳統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學習之間的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
(責任編輯: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