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清富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改進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如何進行有效教學,都是制度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在眾多的教育教學的措施方法中,搞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搞好生活化的教學,搞好師生的互動教學不失為有效教學的好辦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教學 學習習慣 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95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改進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搞好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都有很多的好處,小學數學的學習,也應該注重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小學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yǎng)。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xiàn)豐富的輔助教學環(huán)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xiàn)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fā)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yǎng)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時,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多媒體呈現(xiàn)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么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愿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問題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去設置,有些情境因為常規(guī)教學手段不能很好的解決,限制了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的局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再現(xiàn)真實的場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顯現(xiàn)象的本質屬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情境的設計中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我曾經聽過一節(jié)有關計算的練習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游戲,從上課伊始的第一關到臨近下課的第九關,學生一開始還興致高漲,到最后一關時,已經索然無味了,回答問題的只有幾個同學,大部分同學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是工具,我們應該看到其工具的本質,而不是光看表面。
二、搞好生活化的教學
知識來源于生活,對于數學這樣比較抽象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沒有趣味的引入,很難融入數學課堂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把知識和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堂導入,往往被形式化了,沒有體現(xiàn)出真正的數學之趣。要回歸數學本真,第一步就是要發(fā)掘自然元素的趣味。數學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趣味也必然要回歸生活。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帶領學生觀察,讓學生領略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公園晨練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件圖片上發(fā)現(xiàn)“角”。熟悉的生活場景,使學生的情緒放松了,課堂關注度也提高了。學生很快從圖片上找到了球門、石凳等物體上自然線條形成的角。接著教師啟發(fā)學生回憶做操的動作,通過“動一動,比一比”的生活實踐,發(fā)現(xiàn)了身體動作形成的角和工具類物體形成的角(剪刀等)。立體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程度很高。之后,教師還引導學生觸摸、制造真實的角,有的學生拿起文具盒,有的折紙,有的用筆拼湊,進一步在自然、趣味的體驗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生活化教學,并不是新鮮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往往不夠透徹,利用生活實例啟發(fā)學生,缺少層次,致使生活化教學只不過作為一個名詞展現(xiàn)給教育管理者而已。教師要把握好生活實例的引導方向和形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欲望,使學生樂學、好學。
三、搞好師生的互動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知識的講解等,而很少注重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學。而現(xiàn)在的新課標要求,要注重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如何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師生的互動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就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教學的成功與否不能僅僅取決于教師或者學生單方面,而是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配合。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至關重要,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幫助小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數學教師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指導。情景教學可以有效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可以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情景比較感興趣,積極采納學生的建議,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可以加強師生間的聯(lián)系。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將小學生的想法融入其中,在課堂上進行情景表演時,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點被教師采納,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到情景課堂中,學生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師生間的互動也會得到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也會更加親密。通過情景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師生間的共同問題,師生間的互動也會越來越多,共同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
例如,在《認識鐘表》部分的教學中,第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是要幫助小學生認識鐘表的各部分,數學教師可以拿著一個鐘表向小學生提問,“鐘表有幾個指針?”、“鐘表的每個指針分別是什么意思”。小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都比較強,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會爭先恐后的踴躍回答,這個互動過程既鍛煉了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幫助師生之間相互了解,增強了師生感情,活躍了課堂氛圍。由于小學生的能力有限,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的進行指導,培養(yǎng)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學習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引導學生把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一定要注重師生互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提升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