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瑛
【摘要】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挖掘教材;設計游戲;抓住重點詞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良好載體。
經過學校的大力宣傳和深入開展學習,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是背得滾瓜爛熟了,但是,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和衡量自己、形成良好的評價體系,還有賴于我們的語文課堂,有賴于我們語文老師的引導和指點。
一、深入研讀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挖掘教材蘊含的價值觀內容
小學語文每一冊教材的編寫,都按要求分單元分類編排,每一單元都體現一個主題,如二年級語文,第二單元是助人為樂,第三單元是熱愛祖國,贊美祖國等等。通過研讀教材,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方便提前布置學生做課前準備和收集相關材料。在上二年級下冊《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明白朗志萬的話,我課前就讓孩子們在家做了把雞蛋和魚分別放進同一杯水里的實驗,學生通過操作,都看到了實驗結果,到了學習課文時,不用老師做過多的解釋,他們已經明白了不要盲目聽信別人的話,要多動手多動腦的道理。
二、抓住文中精彩片段,設計有趣的游戲環節,加深理解體會
對于比較長的課文,作者都會有比較精彩的片段展現文章中心,抓住這些片段的學習,也就基本能把握好文章的內涵。這些片段,一般句子優美,語言表達豐富,趣味性濃卻又意味深長。《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雷鋒叔叔這個人物,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來說,幾乎是沒有什么印象的,至于雷鋒精神,也只是停留在老師說的一些小故事而已。在上這一課時,就可以設計這樣兩個環節:在體會雷鋒叔叔抱著迷路的孩子,冒著蒙蒙細雨,踏著泥濘的小路走時,我先讓一個學生示范抱著另一個學生吃力走的樣子,讓學生體會雷鋒的艱難和吃力,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加深對雷鋒在艱難環境中送孩子回家真誠和急切心情的體會。在體會雷鋒叔叔背著年邁的大娘,踏著荊棘的小路送大娘回家時,我首先讓學生主動舉手模仿雷鋒叔叔和大娘,這時候學生中就出現了意料不到的情況:一個比較胖的女孩主動愿意扮演大娘,而男孩子這時候不樂意了,舉起的小手一個個放了下來,這是明顯的不樂意幫忙了。于是我趁機把雷鋒不怕苦不怕累,不挑不選,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進行了深一層地解剖和分析,贊美他發自內心,以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為快樂的品質,對學生進行教育并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思想。孩子們經過我這么一說,主動舉起的小手漸漸多了,最后我選了一位平時比較愛干凈的孩子來配合完成了這一幕。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學生心志尚未成熟,可塑性很強,再加上如今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容易形成自私、偏見、待人不誠等壞品質,我們要及時發現并加以正確引導。
三、抓住重點句和詞語,反復琢磨,突破難點
如《葡萄溝》這一課中的第二自然段,“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這個句子通過顏色和樣子,展現了葡萄的多和美,讓人讀起來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葡萄,口水直流。如果加上老師帶去的葡萄,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客人來摘一摘葡萄,那豈不是有趣極了!無形中就讓孩子體會到了家鄉的美麗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改變傳統課堂模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語文課程新標準第三點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在教學《畫風》這一課時,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思路和方法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的環節:各小組也設計一份手抄報,內容跟課文中小朋友的畫是不一樣的,并且配上優美的詩句或句子。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先指導他們小組內各成員的分工,設立匯報員、收集員、繪畫員、書寫員、指揮員等,各成員分工合作,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手抄報任務。有了目標和任務后,各小組成員之間很快各就各位,并且在操作過程中形成了合作和默契,為了不落后于其他小組,各成員積極行動起來,碰到困難時,還學會了一起探討尋找解決的辦法。在匯報作品時,有幾個小組的作品很有創意,遠遠超出我的意料。他們有的給自己的小組取了好聽的名字,有的設計了有趣的圖畫,把自己的家鄉描繪得有聲有色,再加上匯報員的講解,更是有理有據,獲得陣陣掌聲。我給每組的作品打上不一樣的分數,附上不一樣的評價,張貼在學習園地中。課后他們都爭著去欣賞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創造成果,個個不亦樂乎。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既要教給學生語言文字,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時還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素養,做文明事,當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