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敖茂堯
【摘 要】本文以通信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基站建設與維護中“TD-LTE單站基站建設”為例,提出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將信息化技術貫穿整個教學實施環節。
【關鍵詞】信息化 教學設計 通信技術專業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166-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強化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信息化技術手段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當前,在高職院校通信技術專業的課堂教學中,雖然已經或多或少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手段,但是更多的是把“黑板+粉筆”嫁接到“PPT+投影儀”上,授課方式依然是“滿堂灌”,“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化教學內涵沒有深入到教師的內心。此外為了提高通信技術專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需要建立真實的實訓場地,但是真實教學情境中的活動進行也被時間、空間、資源所局限。而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各項信息技術的應用打破了這個局限,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一、教學設計依據
教學設計是教師依據本任務教學內容、課程要求及學生特點,提前預設適合的課堂教學流程。好的教學設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多種能力訓練,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本文以通信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基站建設與維護學習情境二任務1“TD-LTE單站基站建設”為例展示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
(一)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是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礎。本次教學設計的授課對象為高職高專通信技術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現代通信系統基礎知識,如計算機網絡技術、程控交換技術等,能夠為本門課程提供學習基礎,適應理實一體化的授課方式。但是,他們對于基站設備安裝過程中的安全操作規范意識薄弱,實踐動手能力強,更樂意接受信息化教學方式。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首要步驟。為了便于課程開展,我院通信技術專業成立了校企專家為核心的建設團隊,詳細分析工作崗位要求,制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依據教學目標選取教學內容,重構課程體系。根據崗位工作內容確定教學重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明確教學難點。如圖1所示。
本課例中,TD-LTE基站是4G移動通信網中用于連接用戶和核心網的重要網元,其建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網絡的性能和移動用戶的業務體驗。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一方面,站點勘察和設備安裝步驟多,過程復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數據配置過程抽象,難以理解,不易掌握,容易導致配置過程出錯,所以上述內容是本例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教學重點為站點勘察,教學難點為設備安裝與數據配置。
二、教學活動組織和實施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TD-LTE單站基站建設”技術,本課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任務實施過程由七個教學環節組成,依次為:課程引入—任務分析—站點勘察—設備安裝—數據配置—運行測試—考核評價。教學設計同時采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法,教學體系完整,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一)課前自學
在課前教學階段,教師利用課程資源平臺發布課前學習任務單,即收集4G技術提供的業務,從而提高學生對LTE單站基站建設的感性認識;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單的情況,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備課和開展課堂教學,并按照強弱搭配、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傳幫帶分組”,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上因困惑而產生抵觸情緒。
(二)課中導學
在本課例中,為了完成“LTE單站”的基站建設,按照其典型工作過程將任務分解為:課程引入、任務分析、站點勘察等七個教學環節,如表2所示。
我們從多角度考核學生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
1.根據各教學環節知識點的評價標準,開發了形式多樣的習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自我檢測,完成知識目標考核。
2.小組代表展示LTE單站基站建設成果,簡述步驟及問題;教師點評各組的匯報作品,指出存在的問題;完成技能目標的考核。
3.引入企業評價方式,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按照企業6S生產規范對學生完成素養目標的考核。上述考核結果最終上傳到課程資源平臺,由系統自動生成學生個人素質綜合評價表以及評價量規雷達圖,系統根據結果給出寄語,并指出學習提高的方向。
此外,教師也可以統計分析全班的學習狀況,及時作出教學反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課后助學
在課后的教學中,利用課程資源平臺開展多元學習方式,鞏固和加強學習成果。一方面,學生通過觀看微課來鞏固本次課的重難點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拓展教學模塊”完成課后拓展任務的學習。另外教師、學生以及企業專家還可通過QQ群、微信等方式進行交流和互動,能及時解決問題。
三、教學效果反思
“啟發與互動”的教學模式,打破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思路,在本課例中通過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學生帶著問題結束課堂教學,將學習任務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校園之外,學會預習、復習,做好課堂筆記,做好學習總結,教師也設計了相應的檢查方式。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給予了教育教學新的活力,極大豐富了教學的手段,擺脫了傳統式的“一支筆、一張板”的方式。在本課例中,將“虛擬技術、Flash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得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動態過程可視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解決了“LTE單站基站建設”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信息化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對教學效果的優化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起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對信息化教學本質的再認識[J].現代教育技術,2013(3)
[2]張偉博.高職教育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轉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20)
【作者簡介】陳 婷(1984— ),女,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敖茂堯(1980— ),男,碩士,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信息化教學。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