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華
摘要: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是激發學生說話興趣,讓學生產生說話的欲望。要在語文課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就應該從每一課,每一個細節入手。從說話到寫話(習作)都要逐層深入地加以有效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只有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想說,愛說的興趣,達到"不亦說乎"的美好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方法;促進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33-01
語言表達能力分為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但不管哪種表達能力,都應該是語文教學培養的主要任務之一。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現實社會中,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受到人們的稱贊,也容易使別人接受你,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都以教師的說為主。學生的說為輔,極大的壓抑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影響了寫作水平。甚至會影響到步入社會后的社交能力。
1.激發學生“想說”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從事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興趣所引起的。教學實踐證明: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成績的關鍵。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學習中最活躍也是最現實的東西。無論多么科學、合理的教學載體,或多么先進的教學方法及現代教學手段,如果學生根本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什么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一切都是空話。
2.給學生創造“說話”機會
生動、逼真的情境,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表達的強烈欲望。教師在進行說話訓練中,要營造一個和諧的語言環境,多表揚,多鼓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讓學生大膽地積極主動地說。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習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主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民主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用愛關心每個學生,重視每個學生的表現,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特別是對后進生,教師更應加倍呵護,應該允許他們失誤,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分析他們的知識缺陷,真心地幫助他們。這就要求教師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課堂上應該給學生一路綠燈,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讓他們多動口說,給他們創造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其個性得到充分地發展。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刹扇。鹤匝宰哉Z,同桌互相說,小組輪流說,全班交流說等形式。
例如:口語交際《奇妙的動物世界》,可根據小朋友對動物有特殊的感情,他們從小就認識很多的動物,教師可這樣導入課題:今天老師帶來了我最喜歡的小動物,你們想看看嗎?大家先來猜猜我為它編的謎語“顏色有白又有灰,模樣機靈又可愛,飛山越嶺把信送,又當和平小使者。”猜猜它是誰?學生都爭著猜,猜完后可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然后全班交流。
3.讓學生敢說敢問
學貴有思,思起于疑。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就應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敢說、敢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從培育問題入手,當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應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讓其他學生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處于積極思維,敢想、敢說的狀態,從而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結果,做到思維與語言統一發展?!懂嬶L》這篇課文,課題一揭示,學生就感到很奇怪,教師可順藤摸瓜,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學生爭著問:“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薄帮L到底是什么顏色?”“風該怎么畫呢?”等等問題。這個環節不但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跟人討論,角色不斷交換的交際能力。
4.讓學生知道怎么表達
語言和思維是緊密相關的,說話訓練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在說話訓練過程中都要善于引導學生理順思維。教學中經常遇到學生不會表達或表達有困難的現象,學生的語言表達存在不少突出的“毛病”,影響了表達效果。有近義混用、褒義和貶義亂用等等,以致語意模糊乃至錯誤。如:“他往常就喜歡運動,所以賽跑得第一名”這里句中的“往?!币辉~,學生把它誤當作“平?!眮硎褂?。因此,平時教學應多讓學生在理解與運用時明確近義詞之間固然有“相同、相似”的一面,更有本質“不同”的一面,必須認真審視,準確區別。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引起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更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的去摸索和總結,從而找出更多的更有效的能夠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