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
摘要:對高中體育教學做必要的反思,要立足于教學內部,從而探討出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此給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作保障。本文結合高中體育教學中尚未完全解決掉的些許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以期為高中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掃除一些障礙,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教學反思
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是學習的基本前提,而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與學習并不存在根本上的沖突。對于高中生而言,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是其心身發展階段的基本而重要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高中學業的完成,才能確保學習有充沛的精力。身體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才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高效率高質量地學習。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推動,引發廣大高中體育教師的討論。面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又一關鍵期,面對高中學習的重要性,如何充分發揮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推動實現其全面方位的培養與發展。
一、實現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統一
由于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帶動,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教學。所以,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而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引入許多新穎的教學內容,這些娛樂游戲性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的確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新鮮感,刺激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看起來整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氛圍高昂、學生投入性高。然而,其所引入的新鮮的教學內容不乏一些非體育性的娛樂活動,因此由其最終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技能水平并未得到較好地提升。由于教師從學生興趣的激發出發,片面注重教學的熱鬧、有趣,未能充分理解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內涵,故而開展了一些低教學質量的教學活動。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是教學實施的方向和準繩,因此所實施的教學活動的內容一定要與教學目標一致,才能保證教學有效性的發揮。遵從教學目標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才能有效避免教學不“橫斜逸出”,才能夠突出教學的重心,便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目標之下,教師在選取授課方式、內容、形式、活動等的時候,要切合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的需要。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具有趣味性,更要能塑造高中生強健的體魄和發展高中生健康的體能。高中體育教學的內容要創新,但創新的程度要適合于學生的學習。教學目標指向的是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嚴格依照此方向來篩選。
二、三維目標不可偏廢
高中體育課程改革提出的高中體育教學的三維目標,其出發點是實現學生體育素養的綜合全面發展的。它要求高中體育教學,既要讓學生通過教學掌握體育發展歷史、基本的體育項目的賽制與規則;還要使學生掌握幾項體育運動項目、增強其身體素質和發展運動機能;也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情感。新課改之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主要關注于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和發展,而忽視了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培養,導致學生通過運動鍛煉不能有效地排遣、釋放其心理的負面情緒和壓力。新課改之后,教師又極為重視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情緒情感的健康狀況以及問題,卻又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學生基礎的運動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高中體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維目標要求,確保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和達成三個維度的目標。在具體的教學中,不需要面面俱到,而需要將三維目標分化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去,以實現高中生體育綜合素養的總目標。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在技能訓練中強化學生對體育思想以及體育項目內涵的認識,同時在訓練中更要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
三、實現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統一
高中體育教學的開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是不可忽視、不可偏廢的。只有教師與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才能開展有意義的體育教學活動。體育的學習看起來不需要教師的從旁指導,學生便能夠上手。其實不然,高中體育課程依靠體育學科專業化、科學化的學科體系來開展,如果沒有教師專業引導和要求,學生的體育學習很容易造成身體危害,非但不能增強其身體素質,反而損害其健康。發揮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的作用,為高中生“量身打造”學習目標及內容方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要打破教師單向度的講授,教師的教導要有方、有效,要在學生的訓練實踐中,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發現問題、找出辦法、突破自身的體育素質的瓶頸問題,以此實現超越、進階。教師是學生運動鍛煉的激勵者、是學生體能項目精進的良師、是監控學生積極投入的管理者。而處于學習主體地位的學生而言,學生既要根據自身的興趣及需求,也應該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自身與社會需求的結合,以此開展體育訓練,才能保證自身的身體素質的提升和其擁有的體育技能有用武之地,能為今后的發展助力。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要主動思考,突破自我,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健全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
分析教學效果的達成程度,既是教學活動中的必要環節,亦是實現教學優化的推動力。結合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必要健全高中體育評價機制,以此來考察教學效果的實現程度、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科學系統的評價結果,可以明確指出教學中的問題。教師才能以此及時調整和改善,確保教學發揮其有效性。關于對學生的評價,其評價方式應由終結性評價轉向形成性評價,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的高度重視。評價學生時,要從多維度出發,考察學生的學習動機、技能嫻熟程度、身體機能狀況等,不能以簡單的素質測驗就給學生的體育素養定性定量。健全科學的高中體育學生評價機制,要遵循發展性原則。要在評價結果中,分析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以此在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針對性的教學。學生評價,也要保護學生運動訓練的積極性,要通過評價激發學生更主動地投入、更具有上進心。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學生的身體素質檔案,長期跟蹤調查,分析其體能水平、運動技能水平以及健康水平。高中體育學生評價機制要講求多元化,盡可能激勵學生、發展學生,讓學生在充分了解自身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有更強大的動力和信心進行體育運動和訓練,借此幫助學生養成終生鍛煉的有益習慣和態度。
總之,為了新課改下的高中體育教學能夠發揮其最大化的有效性,讓高中生認識到身體素質、個人健康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并使之掌握科學規范的運動方法、學習多項運動項目,并終生踐行。本文通過對高中體育教學的反思,以期為其改革的深化獻出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