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雪花
【摘要】學生總是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對于他們來說,“新鮮”可以直接刺激求知的欲望,培養樂學的情趣,本文通過導入的新鮮、教學形式的新鮮、教學語言的新鮮這三方面的論述,試圖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新鮮樂學;導入;教學形式;教學語言
盧梭有句名言:“教學的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和你所教的東西。” 同是一堂課,這位老師講,學生興趣盎然,能很好地和老師互動;而那位老師講,學生索然無味,甚至趴著呼呼大睡。究其原因,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將自己的教學變得像“新鮮的水蜜桃”那般誘人。“新鮮”可以直接刺激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樂學的情趣,使學生學習蓄勢待發!
一、導入的新鮮——教學的催化劑
俗話說“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 。導入作為一種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正如催化劑一般,能夠更好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中。
筆者在教學中非常重視每堂課的導入設計,力圖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例如教學《人的眼睛》這節課,課的開始我請學生閉上眼睛,一起在白紙上寫下幾行文字,寫完睜開眼看看寫得如何,并說說感受。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眼睛的重要性,從而導入本課的學習。《鳥類》這節課的導入,我請學生靜靜地聆聽一段舒緩的鳥鳴音樂后問:“大家覺得自己都變成什么了?”同學們都說自己是一只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行。我又問:“同學們想像鳥那樣自由自在飛行嗎?”大家異口同聲說想。“那么鳥為什么能在空中自由飛行呢?”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到《鳥類》這節課的學習中來。
一個簡單的活動,一首動聽的音樂,一個生動的故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知識。
二、形式的新鮮——教學的調節劑
“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在孩子們身上激發出來。”我們生物教師應充分利用初中生物獨具的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采用一切可能的教學形式,搞活教學,為生物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調節劑。
1.開放式:換個地方上課,讓學生的視野開闊起來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周圍會有很多教育教學資源,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周圍的資源,適時適度地帶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寓教于生活。
我校綠化資源較為豐富,整個掩映在大自然中的校園本身就是一個生動的大課堂,我何不借用? 在講《地面上的植物》時,雖然書本上列舉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植物,也附上了很多圖片,但畢竟圖片是平面的,我們何不帶著學生在校園中走走,充分利用校園的各種植物資源呢?或許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還有另外的收獲。
2.實驗式: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
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動手實驗是通過簡單紙上談兵式的書本教授所不能達到的。
例如,在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頻率的影響》這一活動中,學生對金魚是怎樣呼吸的這個問題不是太清楚,提出的假設也僅限于對實驗情況的猜測,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觀察金魚的呼吸,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進行探究實驗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實驗,學生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問題也在體驗中得到了解決。同時,教師也在實驗中進行了關愛、尊重等主題的教育,教導學生只有互相關愛,互相尊重,才能讓世界更美好。這種類型的主題教育,使學生在實驗當中收獲了更多的知識。
3.游戲式:寓教于樂,雙管齊下
愉快的學習氛圍必然少不了游戲。游戲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游戲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調色板上可將夸美紐斯的“形式”一詞調得五彩繽紛,變化多樣。一位教師就是一種調法,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渴求知識的火花能不熄地燃燒下去,真正創造出一種歡樂、輕松、有趣、生動、民主的課堂氣氛!
三、語言的新鮮——教學的常鮮劑
錢夢龍老師認為:“我覺得我們老師不妨有點幽默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鑒于語言在教學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我認為語言的新鮮是教學常鮮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
此外,教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和恰當的比喻、節奏的輕重快慢、語音的高低起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美感,為教學服務。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語言藝術修養,才能讓你的課堂新鮮不老,生機盎然!
四、結語
生物教學,正是因為有了新鮮的導入,新鮮的形式,新鮮的語言,這個“水蜜桃”才變得更加鮮嫩多汁,更加可口誘人。生物教師,就是那個辛勤的育桃者,我們要用“新鮮”激發學生的興趣感,用“誘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生物教學在“新鮮”中現出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