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苗苗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國青少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甚至可以說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根本,只有通過德育教育帶給學生正確的道德品質與價值觀的情況下,后續的“智體美”教育才能稱得上是有效的,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方面卻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對小學生全面發展是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的。
【關鍵詞】小學教育 德育教育 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78-01
一、小學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1.“填鴨式”教學儼然成為了主流
雖然新課程理念已經開展并深入到我國青少年的基礎教育當中,可在小學德育教育方面,很多老師的教學理念依然是過去老舊的理念,在小學德育教育方面依然是為了教而教,在驗證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成果時,所采用的方式依然是考試成績,所以為了能夠讓小學生能夠在考試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小學德育教育授課老師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畢竟相較之其他教學方式來說,“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于應試教育來說無疑是久經考驗的有效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能大幅度的減少授課老師的工作量,所以一直都是應試教育中德育教育老師的一種教學法寶。
2.師生之間的階級性太明顯
在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當中,很多老師都是抱著“嚴師出高徒”的心態去進行教學,所以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大多都是不茍言笑的,甚至有一部分老師認為,身為老師就應當不茍言笑,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出身為老師的威嚴,然而這些老師卻不知道這種過于嚴肅的教學態度在師生之間形成了極為明顯的階級性的同時,也給小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畢竟小學生年紀還小,在他們的觀念中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師的嚴肅是為自己好,而只會因為老師過于嚴肅而產生一定的畏懼,并將老師“妖魔化”,而且這種畏懼要么會讓學生因為怕而被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要么就是因為畏懼而選擇逃避、放棄學習。
3.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忽略
在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當中,很多老師是不在意學生是否對德育這門學科有學習興趣的,在他們看來學生無論是否對小學德育教育有學習興趣,終歸都是要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去進行學習,所以是否具有學習興趣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學習興趣對于學習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常常借用愛因斯坦的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足矣證明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二、小學德育教育方面問題的解決對策
1.學習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時常發現,學生是否具有學習興趣,其學習的過程與結果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具有濃厚學習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永遠都要比沒有學習興趣要更為主動和有效,而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問題在于學習興趣的存在改變了學生眼中知識的形象。
正是因為學習興趣的存在,才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知識所帶來的快樂,所以他們才能夠像玩游戲一樣廢寢忘食、不知疲倦,與此同時,授課老師甚至不需要有過多的干預,僅僅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一些方向上的指引,就能讓學生確保學習方向正確的同時,足夠快的徹底掌握知識;而反觀那些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生而言,學習就遠沒有這么誘人了,在沒有學習興趣美化的情況下,德育知識對于他們來說除了枯燥乏味外沒有別的形容詞能夠形容,在這種前提下想要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無疑于是癡人說夢。所以想要改變當前小學德育教育的問題,首先就要培養起學生對小學德育的學習興趣,為改變奠定下基礎。
2.教學理念必須得到改變
教學之所以被稱之為是一門藝術,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教學的時候隨時都會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在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當中,很多老師之所以選擇“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也是為了防止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為了更穩定的讓學生吸收知識,從而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然而眾所周知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固然讓學生在應試教育中能夠表現的很優秀,可卻也在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就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讀了死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小學德育教育老師必須改變教學理念,將“教”與“學”相結合,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學習。
小學德育教育方面的問題其實也是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所以只要有了正確的對策,就能夠全方面的改善我國當前中小學基礎教育,為我國的青少年帶來更好的教學,真正意義上的實施新課程理念,為我國培養更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小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王婷婷.陜西科技大學.2014
[2]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李君.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3]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李晶.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