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龍
【摘要】當前的地理教育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卻忽視了時間的重要性,沒有發揮出地理知識對人們衣食住行產生的作用。因此,掌握地理知識對于解決生活問題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因為傳統地理教學方式的阻礙,導致生活化地理知識變得抽象復雜,因此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也對比進行了探討,主要從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知識、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和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四個角度進行論述。
【關鍵詞】回歸生活實際 高中地理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75-01
引言
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依然是采用應試教育模式,素質教育理念沒有得到落實,導致學生對地理環境知之甚少。教師在講課時也是按照教學大綱和課本進行授課,在講解理論知識時生搬硬套,課堂氛圍沉悶無趣,又沒有結合生活實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新的理解,了解它的應用價值。
1.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知識
在地理教學中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但是往往會被教師忽視。在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有很多要素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而且這些情景都是可以模仿和還原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并結合教學內容聯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使其在教學中發揮作用。而且有些經驗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理解起來會更加容易。比如說在學習《重要的天氣系統》這章內容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就很難提起興趣。如果換成提問的方式效果會好很多,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內容:同學們看了昨天的天氣預報嗎,預報說本市今天的氣溫在14-22攝氏度,有微風。據此推測一下明天的天氣會怎樣呢?這個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因此能夠引發學生進行思考,而且天氣是學生真實體驗過的,學生就會很想掌握推測天氣的知識。所以需要先學好本章節的內容——重要的天氣系統,只有掌握本節內容,才能聯系天氣現象預測明日的天氣狀況。
2.充分發揮地方特色
地理知識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而且有些知識是以民俗和諺語的形式流傳下來的,還有很多詩詞歌賦當中都包含了許多地理常識和生活智慧。因此,教師應該利用這些內容去拓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地理知識變得簡單易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的意識。另外,還可以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容,也可以掌握更多的國家傳統文化,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比如說“春雨貴如油”這句諺語,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其中蘊含了什么地理知識,它的依據是什么?要想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就要提前學習了解這些知識,然后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就達到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知識的教學目的。其實“春雨貴如油”的重點就是在“春”這個字上,因為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一場及時雨可以給予萬物生長所需的水分,讓大地呈現一片生機,因此才會形成這樣一句諺語。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言語進行教學,可以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從而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形成生活化的認識。
3.將理論與實際結合
把地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可以加深他們對生活的了解,從而更加理智地面對生活的各種情況,地理教學的空間和場所也能得到拓展,幫助學生突破課本和教室的限制。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從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還可以通過知識和生活的結合養成運用知識的意識,從而彌補課堂教學的種種缺陷。從某種程度來說,只有明確學習地理的意義,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成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欲望。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地理知識的應用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地理知識,經過生活的刺激自覺地學習地理知識,并能在生活中應用知識,促進知識和生活的完美結合。
4.充分利用學生資源
學生學習地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知識接受范疇,這也成為了一種可供選擇的學習資源。哪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什么內容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些都是需要教師靈活把握的內容。因此,教師需要先篩選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整合這些軟性資源,從而真正掌握地理知識。學生與學科之間存在一種反作用力,只要充分發掘兩者的潛能就能產生化學反應,發揮良好的互動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并進行收集和整理,這也是一筆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發展為一種獲取知識的途徑。此外,學生通過拓展生活空間,與社會和自然充分接觸,就能在接觸外界的過程中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從而辨別出生活中的細微差別,完善學生的地理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回歸生活。
結語
高中地理在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為了提高學生的高中地理水平和知識應用能力,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注重課本和生活的聯系,讓地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過學習讓學生形成新的知識網絡,拓展學生的知識空間,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蔣輝.關于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思考[J].考試周刊,2015,37(43):137-138.
[2]董婉瑩.澆生活之水 綻課堂之花——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淺析[J].中華少年,2016,16(03):21-22.
[3]焦紅高.引入生活之水 綻放課堂之花——談微課理念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22(0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