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馨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我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不斷推進課程的改革,中小學音樂課程作為改革的重點之一,不僅是促進改革的有利因素,也是制約改革的瓶頸之一,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社會各階層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比較大,這些因素直接制約著我國音樂課程的改革,本文直面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具體的分與闡述,對改善中小學音樂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反思
前言:我國的中小學音樂課程的現狀是處于“虛位”,許多學校很少上音樂課,甚至是將其換成其他課程,這對于中小學生素質的提高起到了制約作用,音樂教師的缺乏,社會的不重視,都讓我們對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思考,如何使音樂教育向其他課程一樣融入教學中來,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成為我們目前面臨的重要難題。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學學生的音樂素養不高,不認識簡單的教材音符,音樂常識缺乏,認為音樂是副科的錯誤觀念比較深,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高等,造成我國的音樂教育急需改革。
(一)對音樂教育的認知存在差距
家長是影響孩子的最直接的因素,農村家長的音樂素養普遍不高,加上環境因素的制約,認為孩子學習的中心任務是學好數理化,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家長沒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造成孩子對于音樂的認知存在著差距,進而忽視音樂學習;社會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也是造成目前教育現狀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多學校把音樂,美術列在考試范圍之外,造成教師為了爭奪名次,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忽視其的現象,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忽視社會大環境素質教育的號召,仍在私底下搞應試教育,讓學生一味的學習考試課程,忽略美術與音樂這樣的課程,音樂教師也成為被忽略的對象;師資資源的缺乏,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大多數音樂院系畢業的學生不愿意前往條件差的農村,農村中小學的一名老師往往兼任多門課程,使學生從小就不能受到系統的音樂教育;因此,家長,社會的不重視,師資的缺乏,成為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瓶頸。[1]
(二)音樂教材不符合農村中小學學生實際教學情況
現在的音樂教材使用的歌曲大多是三四十年以前的歌曲,面對日益更新的中華曲庫,音樂教材的編制卻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音樂的內容大多以中外經典民歌為主要對象,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一些正能量,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流行歌曲選入教材是有必要的,比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與《青花瓷》等,不僅內容積極向上,更符合中小學生的取向。
二、改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
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陶冶藝術情操,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社會各界人士都強烈呼吁,學校要加強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力度,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呼吁政府和教育部門重視農村音樂課程的實施,提供充足的師資力量,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培養孩子的藝術才能,進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張的優秀人才。重視起農村的音樂教育,建設和諧社會。
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改善對策
(一)加強各級教育機構的領導與管理
真正的課程改革必定是觀念與體制的同步改革,學校的領導必須身體力行,做教育的領導者,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加強農村中小學課程中音樂教學的力度,為音樂教學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倡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打破對教育的偏見,身體力行,積極學習先進的理念,不安于現狀,不沉迷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育改革落實到實處,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更是要大力支持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改革,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2]
(二)推進教學方法科學化,增強音樂學科的雙基訓練
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繁重,學習壓力也比較大,每周的音樂課程成為其釋放壓力的重要渠道,應將現在學生喜歡的一些流行歌曲應用到課堂上來,優秀的流行歌曲不僅表達了對生活的熱量,弘揚正能量,而且還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利方法;音樂教師應打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可以開展音樂欣賞課,引導學生對民間歌曲等進行賞析,教師在一旁進行講解,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涵養;多媒體是教學的重要工具,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網上豐富的音樂資源傳達給學生,從視覺和聽覺方面進行傳導,使音樂更加的生動形象,達到最優的音樂教學。針對農村音樂教學的現狀,教師應十分重視音樂教學的雙基訓練,即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授學生基本的樂理知識,學習基本的唱歌技巧,發音方式,同時給教師也不能忽略給學生講述基本的音樂知識,帶給其更切合實際的音樂享受,為以后的音樂教學打下基礎。
(三)配備合理的音樂教育師資,提高教師素質
我國教育部門應重視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缺乏這一現狀,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音樂教育資源,教師的選拔也必須有嚴格的標準,每一個教師都對學生的未來負有責任,教師在課堂上要親身示范,不能單純的播放影像資料,帶領全班學生互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許多學生天資聰穎,音樂素養高,加以培養,肯定會大放異彩,音樂教師也要轉變觀念,在祖國的每個地方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要能吃苦,不局限于環境狀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改變那種城市才能更好的施展自己才能的觀念,更多的是從社會大局考慮,同時,不能因為對方是農村學生就不提高自己,每個音樂教師都有責任去不斷充實自己,提高專業素質,從而使音樂教學更加的充實生動,不刻板,定期接受培訓,向別的教師學習,從而使音樂教學效果不斷擴大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不太樂觀,社會大環境,師資資源以及學生自身的觀念限制等,都是造成我國音樂教育水平低的重要原因,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同時提高全社會對音樂教學的關注度。教育部門與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是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有力支撐,優秀的師資,使音樂教學更加的生動與形象,不斷推進我國的農村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的步伐,使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跟上大部隊的步伐,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
【注釋】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版.
[2]陳敬樸.農村教育概念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