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容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尤其是作文教學,更直接關乎著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打好小學語文作文基礎也就體現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標理念下,唯有切實加強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才能切實推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不斷提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119-02
一、作文教學重在積累
只有親身經歷了,親自感受了,所見所聞才會躍然于紙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內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只有讓學生體驗生活,學生才能樂于表達生活。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在課后練習題中出現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等類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摘抄材料的過程中進行積累,而后轉化為自己的素材。充足的詞匯量可以給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就好比蓋房子,詞匯就是一塊塊的磚頭。而這些詞匯只能靠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積累,是一個慢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們就開始了詞匯的積累。熟讀并背誦部分課文是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再加上每天寫上一兩句話可以消除孩子們心中的抗拒心理,天長日久,詞匯量就慢慢上來了,學生對寫作的自信心也有了
二、作文教學貴在練筆
堅持寫日記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教師應該告訴學生事情無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說真話吐真情,才能發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喚。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習作環境。譬如,在萬物生的春季,與其將學生困在教室內,不如將其解放,讓學生盡情地在草地上打個滾,在花叢中聞花香,盡情地擁抱自然。這樣的情景一定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將自己的真實感受敘述出來。根據教材特點挖掘寫作資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范文。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訓練要點,隨文練筆是一個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在講評過程當中可采取自評、師評、互評方式。其目的在于要抓住學生存在的共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讓學生從自己的作文內容和表達方式中找出不足。并且,教師可以將班級中優秀的作文拿出來作范文,供其他同學觀摩、借鑒。
三、應用模仿教學增強學生寫作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看到滿篇文字,很多小學生不由地會心生膽怯,更別提要他們去寫作了。為了消除這種恐懼感,教師要讓他們認識到寫作就如說話一樣,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早期可以讓學生們模仿造句,如很多詞是有多個含義的,可以分別造不同的句子,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們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體會到漢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與語文的情感距離。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小如學生定期交上來的日記,我們在翻閱的過程中就好像在面對面聽他(她)在講,發自內心的溝通會激發我們心底的愛,會讓我們的心變得柔軟。我們要用心看他們的故事,用心給他們反饋。我們都知道,小學生作為寫作的初學者,需要更多的鼓勵,因此,我們要把看到的優點和感受寫下來讓他(她)看到,把不足之處也委婉地指出來,這樣既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又使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寫作煥發出更大的熱情。
四、教師聯系課外閱讀開展有效寫作教學的策略
對于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教師是最重要的部分,只有教師學會運用最高效且恰當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學會寫作,這其中最有效到底課外閱讀教學法就是指導學生有選擇的讀書,課外閱讀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還應該注意指導學生把閱讀內容和生活緊密聯系到一起,在作文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教會學生在閱讀時鍛煉出堅強的閱讀品質,例如,在學習啟示的寫法時,教師可以先以“一個故事”“一個老人”等這種基本的和生活貼近的例子去講述,從而引導學生在這些小事中得到啟示進而寫文。除此之外,還要結合實際情況與課外閱讀的益處,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口語交際《我愛閱讀》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課外閱讀的優點,暢談每一個學生自己的收獲,從而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課外閱讀很有益處的觀念,進而形成堅強的閱讀品質,堅持閱讀,提高寫作能力。小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薛瑞琴.生本教育理念的應用意義[J].中國職工教育,2013,(10).
[2]魯會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讀與寫,2012,(05).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