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秦和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學地理組)
摘 要:高中地理新課程明確提出:新的地理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改變舊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套路,使學生從單純地模仿到主動地吸收,從刻板地吸收到知識的遷移,并產生相應的情感訴求,以達到新課程教學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呢?應從創設開放、快樂的地理教學情境入手。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情境
一、創設合作交流的教學情境
高中新課程明確要求,合作與交流是學生實現主動學習,開發潛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合作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從學習的被動者轉化為學習的主動者。這種主人翁的意識能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增添更多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一些熱點問題及當下時事時能與地理課堂教學有效結合,作為一個討論點進行交流,并合作探究,以此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愛學、樂學、肯學,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并實現知識的遷移。比如,教學區域地理學習中產業轉移的知識,可以引入從手機研發、試用、推廣,再到更廣泛的使用是如何在不同的國家轉移的,手機發展的不同階段是如何在不同國家產生的,以此使學生掌握產業轉移的概念,從而探討影響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而這些即可通過學生課前對資料的收集,課堂上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再結合課本得出結論,既掌握知識,又在合作交流中創造了樂趣。
二、創設以圖為導的教學情境
地理的學習始終離不開地圖,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析圖能力是學生形成基本地理技能的基本要求,但是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卻值得探討,教師不應該讓學生一味地看圖讀圖,死記硬背,而應利用地理學科圖像的特性和優勢,實現快樂學習、快樂識圖,把看圖、讀圖、析圖當做一種樂趣,并在這種樂趣的陪伴下,掌握地理的相關知識,并實現對地理學科的積極興趣。例如,在學習中國地理抑或是世界地理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實現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山川美景,利用學生手中的地圖冊,觀察地圖中隱含的地圖元素,或是讓學生拿起筆動手繪制相關的地理圖像,相信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發現學習地理的樂趣,從而產生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圖表形式提供信息,一方面是為了考核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另一方面圖表信息比較直觀、形象,但圖表信息又具隱含性、分散性,對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高,也體現了地理學科特色。另外也可以提供組合信息。有的文字信息同圖組合,有的文字同表組合,也有的圖、表、文字三者組合,還會有多表、多圖同文字組合而形成一個信息鏈的情況。了解試題中地理信息呈現形式和特點,可以幫助考生準確審題,主動搜集信息,篩選出有用信息,促使其準確判斷和解題。
三、設置疑問為主的教學情境
設疑就是設置障礙,造成疑惑,激勵解決。在課堂上,設疑即是一種啟發性的教學方式,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啟發性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引入一種新的情景,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學環境中,實現對知識的渴求,當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地解決問題,跨越障礙,達到終點,并最終解開謎底時,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樂會油然而生,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
那么在地理課堂中,如何設疑,如何通過設疑創造快樂學習呢?筆者認為,地理學科本身具有理科學習的特性,抓住地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邏輯關系,以實現啟發學習,從疑惑到解惑,從而創造快樂。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許多地理知識遵從著自然規律。比如,在學習熱力環流這部分知識時,讓學生思考它形成的原理,并且提出問題:這個原理與生活中的哪些現象是一致的呢?比如空調的風是怎么吹的呢?煮沸的開水的水蒸氣是怎么運動的呢?然后結合熱脹冷縮的原理揭曉謎底,實現對這部分知識的突破,從而結合生活實際也創造了快樂。
四、動手實踐式的教學情境
自我實踐即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地理學習亦不例外,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亦能創造學習的樂趣,體現快樂學習。那么在地理課堂中如何實現自我實踐呢?例如,在地理必修一的洋流這部分知識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深刻掌握海水運動的規律,課前準備了一盆水,兩三只紙船和扇子。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演示海水的運動規律,即洋流形成的第一因素是盛行風,這樣簡簡單單的模擬實踐,既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習樂趣,又掌握了知識規律,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
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眲撛炜鞓穼W習的方式多種多樣,選擇合適的情景,創造一個游戲,營造一種氛圍,組織一次實驗,分享一個故事,展示一幅圖畫,把握有效的方法都能讓學生對地理學科充滿興趣。
參考文獻:
[1]周崇武.高中地理教學情境創設的探索與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3(29).
[2]張娟.中學地理教學情境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