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華
摘 要: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也是需要教師終身研究的課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將影響到素質教育的發展,是教育工作的一大立足點。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從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作業布置的有效性三個方面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看法,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設計;學習活動;作業布置;有效性
“少年強則國強?!毙W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和根本,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所面臨的緊迫而艱巨的任務。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苯處熌軌驕蚀_把握教材,科學地處理教材,并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對于提高課堂有效性簡直太重要了。只有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讓課上的教學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教學設計是對一線教學工作者能力最大的考驗,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設計。學校方面,應該多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提高教學水平,或組織優秀教師研討會,通過交流、討論,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教師方面,應該多虛心地學習,不斷優化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或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獨樹一幟。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1.關注三維目標,相互滲透
傳統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相應的,在教學設計上也會略顯單薄、片面。雖然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維目標,但是由于知識層面的目標比較好把握,教師通常會將重點放在這,而對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層面則一帶而過。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通常會將課堂教學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羅列清楚,一一完成,為原本死板的語文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直奔教學主題,重點突出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滿堂灌”,越俎代庖,全部都是平推式的,繁瑣的文章分析,學生絲毫沒有自主性,學習被動,高耗低效。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會直奔主題,輻射全文。在學生初讀全文了解大意之后,就引導學生直奔主題。這樣不僅能留給學生充分讀書和思考的時間,而且還能培養學生閱讀中準確抓重點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3.注重學生主體,民主自由
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對于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必不可少。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會始終貫穿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擁有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敢說、敢問、敢想、敢做。學生參與度越高,學習熱情越高,自然課堂教學有效性也就越高。
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是否有效,關鍵看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候再好的教學設計,學生都不一定會“買賬”,就會出現教學低效。課堂教學的高效,并不在學生占有多少別人的知識,而在于學生自己構建多少自己的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單純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的主動性,再好的教學設計都很難實現有效教學。我在教學中,通常會采用“合作”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1.師生合作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情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選擇師生合作。讓學生參加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評價的實施等。
2.生本合作
為了更好地打斷教師的“獨角戲”,走向“多向對話”,我選擇生本合作,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思維能力的發展。
3.生生合作
為了改變傳統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實踐性和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此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我選擇生生合作。針對一個教學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相互啟發,取長補短。
三、作業布置的有效性
做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鞏固知識,而且還能為教師及時反饋真實、有效的信息。通常情況下,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就會要求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那么,什么樣的課堂作業布置才是有效的,才能讓學生達到練習的目的呢?
1.作業布置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
作業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的,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把握好作業的難度,設置好不同的梯度,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和提高。
2.作業布置要考慮授課具體內容
課堂作業設置應緊扣文本,以文本為立足點,精心編制,即便是教材中的練習題,教師也應明辨優劣,有選擇性地借鑒和吸收。
參考文獻:
[1]趙曼方.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J].科教導刊,2014.
[2]王洪洋.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J].學園,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