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蕓
(江西省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摘 要: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要求學生能在作文中進行完整表達,描述出真實情感。但是在如今的寫作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所以,語文教師有必要完善教學手段,傳授正確的寫作技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不足與方法
現如今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不容樂觀,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忽視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很多學生的作文過于單調和空洞,缺乏真情實感。因此,在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切實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法,提升學生作文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不足
首先,小學語文寫作中,教師關于命題的制訂過于隨意,在沒有明確寫作重點的情況下,教師便要求學生進行寫作,或者是命題要求過多,限制了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此種教學手段不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作文寫作技巧和方法,學生只是盲目根據自身的主觀意識進行作文寫作。
其次,寫作方式指導不得當。比如說,教師在指導人物性格描寫時,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學生對寫作對象進行仔細的觀察,例如人物的神態、心情、行為舉止等,此種教學方法盡管能夠起到一定的教學作用,但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局限性。具體來講,學生不僅無法掌握人物特征,同時也不利于積累日常寫作素材。
如果教師無法做到上述兩方面內容,必將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作文寫作只會停在原地。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
1.指導學生寫作方法
首先,注重引導學生擬定好提綱,之后展開寫作。在作文寫作中,結構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針對作文要求,擬定出作文提綱,之后按照作文結構填充內容。比如《我的媽媽》,此題目比較簡單,只需要學生寫出媽媽的勤勞和善良,最后抒發自己對媽媽的熱愛情感。文章可以分兩部分寫,可以在寫作中結合一些具體實例,以此完成整篇作文。學生根據結構寫作,有效避免了“流水賬”的問題。其次,注重引導學生練句。在作文寫作中,句子屬于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很多學生在寫作中,常出現語句不通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練習語句,可以采取連句成段或者連詞成句的方式,通過長時間累積訓練,學生可以更加流暢通順地表達心中想法。
2.引導學生積累素材
學生如果想要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首要條件就是積累豐富的材料。沒有大量寫作素材的支持,寫出來的作文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真情實感。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作文素材的積累方法,以此為作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可以廣泛閱讀,實現語言材料的儲備;也可以在不斷的生活體驗中獲取材料,增強感受。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曾經說過:“作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只有生活足夠充實,才能寫出發自肺腑的文章。只有將作文和生活合理聯系起來,才不會將寫作當做一種壓力,而是當做一種享受。”生活的寫作素材,只要學生留心觀察,用心感知,便會發現無處不在,最終獲取大量的寫作素材。所以,教師有必要盡可能地將學生從課堂學習和學業壓力中解放出來,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感受自然,走進社會,感悟生活。
3.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閱讀與作文寫作具有密切關聯。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閱讀屬于作文的基礎所在。閱讀有利于學生掌握事物的表達方式、情感思想、表達技巧以及各種寫作手段等,同時閱讀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各種修辭手法,提升學生自身寫作立意能力。之所以很多學生將作文寫作當作一種壓力,根本原因是學生缺乏素材,面對作文題目頭腦一片空白。因此,教師通過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知識的積累,拓展學生眼界,獲取更多的作文寫作素材,使學生在作文寫作中,用詞更加準確,描述更加優美,情感更加豐富。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需要精心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歸納段意、概括中心等,長時間的閱讀,必將促進學生作文情感表達、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為切實提升學生作文寫作水平,在寫作指導環節中,教師必須完善作文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學會作文素材的積累,使學生產生作文寫作興趣,以此寫出富有情感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朱萬香.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不足與改進方法[J].新課程,2014(8):138.
[2]王波.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不足與改進方法[J].新課程,2015(7):8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