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慧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二小幼兒園)
摘 要:開展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研究旨在探索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與幼兒游戲行為的內在聯系,從環境的創設、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兒積極的游戲行為產生的條件,讓幼兒在社會參與性、合作性、創新性與持續性方面都得到提高與發展。
關鍵詞:自主;寬松;和諧;開放
一、創設一個能吸引兒童、引導兒童、支持兒童活動的區域環境
我們既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豐富的、精心設計的、有序的環境,又要提供一個開放的、變化的、有多種探索發現機會的環境。
1.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讓幼兒玩得輕松自由
為了能使幼兒更多地體驗到愉快感和成功感,我們必須為幼兒提供一種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即自主、寬松、和諧的氛圍,這樣,幼兒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2.美觀舒適的區角布置引導孩子自由探索
開放的環境布置有利于孩子在隨手可得中自由地進行各種探索活動,舒適而美觀的環境布置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們的秩序感,更有利于孩子初期審美能力的培養。
小吃一條街:墻上琳瑯滿目的可口美味的菜肴圖片、開放式的優雅就餐環境,為孩子營造了快樂的樂園,加強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學習初步人際交往的技巧,感受與他人融洽相處的樂趣,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
農貿市場:在區角中陳列了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制作的布制蔬菜,幼兒發揮想象,從中生成了“買賣”的概念。學習成人的“買賣”活動,進行了角色游戲,加深了與同伴、成人之間的交往。
二、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應遵循的原則
區域游戲設置的形式對幼兒的游戲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在設置中,表演區域要相對的獨立,益智區、勞美區、建構區的空間設置相對開放。
1.自然性原則
在有效的空間里,利用桌子、移動玩具柜將活動室分為幾個區域,并利用走廊的環境創設不同的區域,幼兒有自主選擇的余地,能夠專注游戲,減少喧嘩和干擾,用不同的鋪設物來暗示區域的劃分。這樣既能區分區域,又可增加互動。
2.相容性原則
我們將性質相似的區域設置在相鄰的位置,使幼兒之間能夠產生互動。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樂表演區相鄰,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給孩子觀賞,還可以送到表演區,給幼兒穿戴。
3.多樣性原則
在每一個區域中,都提供分類架和游戲筐,使幼兒便于取放和整理。在一個區域中,有幾類活動區,而不是分得很細致。如,益智區中,我們把拼圖、計算、分類、走迷宮放在一起。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綜合性地玩,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
三、玩具材料的投放策略
皮亞杰指出:一個被動的觀察者無法得到知識,必須通過分析種種活動中自行挖掘或建構知識。區域游戲材料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支持物,在投放材料時既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材料要豐富、多樣、趣味,做到適時、適量、適宜。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材料
活動的材料應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能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我們在小班創設了小動物吃餅干,給娃娃喂豆、找圖形、坐火車等活動角,材料和玩具以可愛的動物形象和鮮艷的色彩吸引幼兒游戲,提高參與性。在中班投放了數字拼圖,讓幼兒在直觀形象的教具中學習數學,使中班孩子對抽象的數字產生興趣。
2.要結合近期的教育目標來創設環境、投放材料
在環保主題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許多的報紙和尼龍袋,還有許多的罐頭盒,幼兒在手工角把它們制作成各種服裝,并裝飾漂亮的小花,然后送到表演區給小演員們穿上表演,充分發揮區域之間的互動和幼兒之間的合作,合作游戲水平進一步提高。
四、區域游戲的作用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即體現育人的功能,促進幼兒的發展。
1.幼兒的社會合作水平明顯提高
在游戲中,我們發現幼兒與同伴相互合作水平提高較多。特別是大班孩子,會協商,會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
2.幼兒的創造性得到發展
幼兒在活動中常能舉一反三,有較強的遷移能力,游戲主題別出心裁、情節豐富新穎。幼兒在良好的區域游戲環境中活動,行為比較專注、認真,敢于探索。
3.優化了幼兒園的園內環境
自開展課程游戲化活動以來,我園的園內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處可以看到幼兒在自主地游戲。孩子們在寬松、自主的游戲環境中也流連忘返,真正體現了環境育人的科學觀。
因此,幼兒園必須重視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結合本園地域特點與活動室的差異,創設有利于幼兒主動游戲的環境,注重自然性、相容性、多樣性等。游戲材料的投放也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結合近期的教育目標,使材料更具啟發性、操作性、探索性、層次性,促進幼兒主動、積極、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曉燕.幼兒園活動區自制玩學具及其效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吳海云.區域活動空間設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5(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