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旭曦+周雨風+伍林生
【摘要】十八大以來,國際國內社會改革呼聲不斷高漲、全面深化改革實踐不斷深化發展,創新發展理念顯現出極端重要性。由此應運而生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理念,此理念涵蓋了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創新。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是創新發展理念的來源,創新發展理念也推動著全面深化改革實踐的深化和發展。當前,要使創新發展理念更好地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創新發展理念,在理論和實踐上敢于突破,敢于嘗試。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理念;理論創新;實踐創新
一、創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性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創新發展理念則是在改革的推動下創新與發展的完美結合,使全面深化改革成為一場更為深刻的革命。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是遵循社會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是社會前進的驅動力。目前各國都在迎著科技革命的浪潮加快改革的步伐,我國不能錯失以互聯網+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變革的機遇,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國的必然選擇,要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安身立命,脫穎而出,就必須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這樣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徹底而順利地進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1],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是尋求破解改革難題有用路徑的重要方法。當前,我國的深化改革已進入關鍵階段,我國的長期建設和發展,積累了豐碩的物質和精神成果,但也堆積了各種難啃的硬骨頭。國內方面,腐敗問題久治不愈,貧富差距過大,網絡安全形勢嚴峻等問題突顯。國際方面,“中國威脅論”愈演愈烈,地區沖突、恐怖襲擊等時有發生。此時,我國必須更加堅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抓住有利條件,積極應對各類挑戰。“互聯網+”時代下,新的發展方式層出不窮,我們必須利用好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驅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
二、創新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
1.理論創新是奠基石和方向盤
理論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領。習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對改革的根本、性質、發展動力、目標、方法、成本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總結和全新思考,形成了“兩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和“中國夢”的偉大構想以及“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等一系列理論創新。這正是他為全面深化改革謀篇布局的重要基石,改革過程也因此而井然有序;也是對我國發展癥結的全面梳理,是對我國社會瑕疵的全面消除,是對中國特色的充分突顯,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奠基石和方向盤。
2.制度創新是調和劑和保障器
制度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黨建方面,黨中央力求不斷完善黨建制度,頒布了一系列條例、準則,如《干部任用條例》,嚴格要求黨員干部,杜絕不正之風。政治方面,陽光政府的建設使得社會透明度不斷提高,社會監督體系及實踐方式的不斷創新和完善,使人民行使國家主人公權力的制度化保障更加完善。經濟方面,國有企業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生根。文化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得到了制度保障。制度創新完善了我國的改革體制機制,協調了各方面的利益矛盾,保障了改革的順利推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調和劑和保障器。
3.科技創新是動力源和助推器
科技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手段。科技創新不僅是國家科研機構的專屬,還是企業和人民的舞臺。互聯網以飛快的速度進入平常百姓家,更新和便捷了我們的生活。滴滴打車、美團、微信、網店的出現讓我們有了海納百川的生活享受,支付寶讓我們的消費簡單便捷;VR技術與淘寶的結合更摩擦出另一種身臨其境的購物體驗……科技創新帶來的是生產力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穩步推進都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是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真正動力源和助推器。
4.文化創新是凝心器和增色劑
文化創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支撐和靈魂動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引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凝心器。[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碰撞,西方對我國的西化分化活動從未停歇,要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文化創新,使之不斷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增色劑。2017年3月1日起國家出臺新規讓更多的文化場所免費或者優惠向大眾開放。目前,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基本建成了文化服務網絡,文化遺產得到了保護和重建,甚至推動了以文化產業為中心的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了新色彩。
三、如何踐行創新發展理念
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是創新發展理念的來源,創新發展理念是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驅動器,二者有著深遠而密切的內在聯系。因此,理論和實踐是踐行創新發展理念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必須并駕齊驅。
1.理論創新
(一)立足實踐,實事求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要以符合實際為前提,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為指導,以實事求是為原則,以解決實踐問題為目標,總結出切合實際的創新型理論。
(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豐厚的歷史文化是積淀著中華民族卓越智慧的稀世珍寶,是當前理論創新的堅強后盾。五千年文明史并不全是精華,一味地沿襲只會走向衰敗。因此要以前人的理論成果為基石,以超越前人為目標,不斷推陳出新。
(三)因時而變,順勢而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要時刻掌握社會格局的動態,就必須時刻關注時代變化,順勢而為,時時更新社會改革動態、發現新的社會問題、探索新的解決方法,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思維和新方法。
(四)對比研究,勇往直前。改革是為了求發展、求進步、求全面,國內與國外、當代與歷史、整體與局部的情況都存在差異,這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對比研究國內與國外、當代與歷史、全國與各地區的改革,求同存異,大膽創新,整體推進。
2.實踐創新
(一)政府發力,完善體系保障。政府要精準發力,健全法制,協調溝通,不吝投資,完善創新發展的體系保障,激發全民族的創新活力,保證實施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二)校企聯合,營造良好環境。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訓練場,而企業是高校人才發揮才能的真正戰場。校企聯合使得大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科研成果真正轉變為生產力,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和科研環境。
(三)大眾參與,凝聚創新力量。人民大眾才是具有巨大能量的創新群體,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大眾要自覺培養創新意識,積極主動地發現新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共同創新,為民族振興凝聚力量。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全面創新,深化改革,為中華民族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程恩富,譚勁松。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6,(01):13-19。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7。
[3]張國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內涵解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7):33-37
作者簡介:雷旭曦,(1993。7-),女,本科,重慶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周雨風,(1974。9-),女,碩士,重慶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副教授。伍林生,(1966。9-),男,碩士,重慶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