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要: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以及經濟交流也逐步密切,要想確保高職學生在多元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缺失的表現,闡述了培養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英語教學 高職學生 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086-02
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也在不斷深化,經濟正在向著全球化方向發展,我們和世界的交流更加密切,市場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數量也不斷增加。我國教育部頒布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之中指出,教師在重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也要尤為關注進一步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英語課程的教學時,應當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文化差異所的敏感度,要讓學生能夠靈活地對文化差異加以處理,對待文化差異應當持寬容的態度。在大綱之中所規定的內容,主要是針對一些本科學校來制定的,不過對高職院校來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借鑒的。不過,目前很多的高職學校一味追求學生就業率,學生很多時間都用于參加實踐活動,或者到企業中實習,導致課堂時間有所減少。而且,很多高職院校在設置英語課程時,未能增設跨文化交際課程,導致學生無法獲得系統的學習機會,對于跨文化的了解非常少。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因為課程時間相對較少,對于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講解也多是一些表層的知識,不能有效加以拓展。所以,進一步對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加以研究,是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當務之急。
一、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缺失分析
(一)個人能力缺失
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活動中,自身對于跨文化交際知識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高職學生,不可以將太多的精力放在語言形式的學習中,要是僅僅將英語學習看成是對語法、詞匯以及語音的學習,那么所學習的知識面相對來說太狹隘了。知識是所有能力的基礎,此處所涉及的知識,指的是個人交流能力的認知,其包含對自身、他人和交流過程中涉及的各個方面的一種認知。著名表演藝術家斯皮茨伯格曾經說過,作為演員應當具有演好每一次表演的動機,這樣的演員才可以被認定為有能力的演員。不過,只有動機依然不夠,作為演員同時應當全面地掌握劇本的內容、觀眾的喜好以及舞臺的設計等內容。對于交際過程同樣如此,交流者就像是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要是能夠更多地了解怎樣獲得交流上的成功,那么他便具備了交流的能力。所以,學生同樣要具備知識的儲備,不僅需要有系統的語言知識,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但是,很多學生自身知識積累有限,一些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一些外國友人,不過由于不同國家的人在用英語交流時,存在發音不同問題,學生很難聽懂他們的講話內容,這也表明了學生對于英語基礎知識以及文化知識的儲備不足,無法更好地適應語言變體,個人能力依然存在一定的缺失。
(二)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不甚了解
語言在學習以及運用的過程中,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要是在交際的過程中,不能恰當使用,便極易導致一些誤會的產生。其中,最容易出現的便是語用失誤,其又包含語言失誤以及社交語用失誤。之所以會出現語用失誤,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交流者沒有全面了解與掌握不用文化背景所存在的差異性。例如,目前很多學生對于英語國家的首都以及首都所在的州等都不甚了解,說明其對于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了解非常少,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語言上的偏差。其實,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文化是整個交流過程中的潤滑劑以及橋梁。每一個國家均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背景,要是不能全面了解交流對象的文化背景,完全依照自身的文化背景完成交流活動,極易導致文化沖突問題的出現,也會使得交流失敗。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僅僅知道很少的文化背景,只是對英美文化中的一些表面特征有著一定的認識,而缺乏對本土文化的了解,這同樣會導致障礙的出現,導致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另外,由于公共課程有所增加,導致專業課程有所減少,受到課時的影響,教師即便是想全面講解文化背景知識,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這同樣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三)不具備運用交際策略的能力
交際過程中策略指的是交際人員對于所使用的交際語言掌握程度有限時,為了能夠更好地達到交際的最終目標,對于自身語法以及詞匯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加以彌補,從而采用的一種策略。交際策略包含轉述策略、拖延策略、回避策略等。通過恰當使用交際策略能夠確保交流過程更加順利地進行,還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交流的信心,讓學生在交流中慢慢學會如何應對不同的交際情況,以便更好地提升高職學生的交際能力。目前,高職學生普遍缺乏交際策略,因為很少有學生能夠經常參加跨文化交流活動,他們在中國文化背景之下能夠運用交際策略進行順暢的交流,不過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技能相對不足,這主要是由于高職學生不具備跨文化交流的交際策略造成的。
(四)對于非語言交際的方式不夠熟悉
所謂非語言交際指的是采用語言以外的交際方式,來讓交際的雙方實現信息的交流,其對于跨文化交際活動的作用非常大。運用得恰當,能夠更好地確保交流得以順利進行,能夠讓我們實現無聲的交流,防止因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而出現誤解。非語言交際所包含的種類非常多,主要有體態語交際方式、副語言交際方式、環境語交際方式以及客體語交際方式等。所謂體態語交際方式,指的是進行交際的過程中,采用姿態或者是采用動作,來完成交際的一種方式,例如,通過握手、微笑等動作,向對方表示友好。副語言交際方式指的是伴隨著語言的一種聲學現象,其包含轉接語、語氣以及語調等??腕w語指的是通過和主體存在關聯性的一些物質客體,來進行有意或者無意展示的一種交際行為,包含衣著、妝容等方面的交流作用。環境語主要包含一些空間、時間的信息,我們也可以將環境語看成是客體語的一種。在上述幾種非語言交際方式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體態語交際方式。然而,很多高職學生對于非語言交際方式,掌握甚少。比如,很多的學生只知道用“V”這一手勢來表達勝利,但卻不知道其實“V”這一手勢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明的,不過,在英國的文化習俗之中,手掌的朝向所代表的意義存在非常大的差別。要是在做“V”這一手勢時,將手掌朝向內側,則代表一種極不尊重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見鬼去吧”“去死吧”等。所以,要是對于這些文化背景不了解,在運用非語言交際方式時,也容易產生誤解。因此,全面了解與掌握非語言交際方式,也是極為重要的。
二、提升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一) 跨文化課程的設計
我們通過《跨文化交際》這一課程來說明怎樣進行課程的設計。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之中,可以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模式,就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中的各個方面,而應用差異化的方法,以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確保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以培養。課程教學設計如圖1所示。
每一個英語課程均包含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能夠引入一定的英語文化知識,同時,這也是英語教學課程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應當依照不同的英語教學內容,而導入適宜的文化背景知識。注重文化的細節,并在實踐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對文化的敏感度。
(二)教材的選取
要想確保英語教學效果,所選用教材也要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目前,高職英語教材不斷改革與創新,教材的版本也多種多樣。高職院校應當依照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以及學生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合理選擇。有實力的高職院校,也可以自行提出編制教材以及講義。進行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不僅要對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全面的介紹,還要提出關于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探討性問題,讓高職學生對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加以分析、探討,來多角度看待交際現象。另外,在選用或者編制的教材之中,應當有相對多的實際案例,教師也應當將一些與跨文化交際相關的時事新聞引進到課堂中,探討這些案例中涉及的跨文化交際知識,讓高職學生可以借助對案例的分析,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合理利用各種資源
1.賞析原版影視作品
在原版英語影視作品之中,包含非常多的常用語,學生可以通過影視作品體驗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之下,英語的正確使用方式。原版影視作品還能夠讓高職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這非常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非語言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進行原版影視作品賞析的過程中,高職學生還能夠學習到非常純正的英語,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使學生形成語言和文化相互融合的意識,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外教授課
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聘請外教來教授英語課程,這樣學生便可以在課堂之中直接學習到較為純正的英語,了解到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直接和英語使用者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跨文化交流活動中所存在的不足,便可以更加及時地反饋到教師,教師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對此加以糾正,確保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結語
在經濟不斷向著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世界不同國家之間的交往逐漸密切,跨文化交際活動也逐漸轉變成人們工作與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由于其未來所從事的工作都深入一線,在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不斷密切的過程中,他們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到跨文化交際活動中來。所以,在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非常有必要對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加以培養。
參考文獻:
[1]王麗恒.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高教學刊, 2017(4):154-155.
[2]楊艷敏.新形勢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7(11):68-69.
[3]孔麗芳.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151-15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