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慧娜
摘 要: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簡單做三點分析:針對學生能力水平,分層授課;夯實內功,精選信息,著力提高課前準備的分層性;尊重課堂主體,增加學習趣味性。
關鍵詞: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初中數學
一、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必要性分析
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不顧學生的水平和認識能力的個性差異,強調統一計劃、統一教學達到要求,導致兩極分化。“學困生吃不了,學優生吃不飽,教師吃力不討好。”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當前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人文化、趣味化的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的主流方向。目前,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的數學教育思想逐漸得到了廣大專業人士的關注,廣大教師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遺余力。盡管改革腳步在不斷地加快,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依舊很嚴峻。面對初中數學教學趣味性少,難以迎合學生心理、少慢差費、效率低下的現狀,教師往往表現出無能為力的態度,其根源的毛病沒有得到徹底的根除,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大部分的教師根本不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兩個問題,課堂教學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這種功利性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方法不當導致初中數學學科的特色難以凸顯,新課程理念難以得到根本的落實。所以說:分層教學,勢在必行。
不得不說,在這個加速前進的社會里,人們逐漸拋棄了質量而是選擇了數量,這在初中數學教育中是一大禁忌,教學貴在精而不在多,只有追求效率才能最快地促成教育改革,而分層教學并不只是一個空頭口號,具體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具體的策略表現在各個環節之中,在課前準備、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反思、科學創設和諧情境、優化教學節奏、深化思維模式,回歸人性和理性等環節中只有面面俱到,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這才是我們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應該注意和努力的地方。所以,改革數學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對初中學生數學分層教育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在下文中,筆者結合自身從教經歷談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
二、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
1.針對學生能力水平,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首先要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學習技術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同時注意教學難度和坡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比如說:教師在教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內容時,可以課前規劃三個問題:
①判定命題“如果三角形的兩條邊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的兩個角相等”的真假;
②說出命題的逆命題;
③判定逆命題的真假。
其中:第一個問題是針對較好的同學設計的,而第二、三個問題是對中上和較差層次學生而設計的。
2.夯實內功,精選信息,著力提高課前準備的分層性
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就在于課前準備工作方面,而好的教學準備就是明確教師“該教什么”“怎么教”的最重要的環節,這對初中數學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初中時期,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師要想以學識淵博來征服學生,必須練就一身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并儲備相當多的文化知識,要做到博覽群書,思維活躍。在授課中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無論在語氣方面、還是神態方面都要別具一格,力求做到吸引學生。古人有句老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其實教師就是這個樣子的,面對學生時,需要在臺下準備良久,扎實內功、豐富知識底蘊,力求避免造成課前準備的蒼白膚淺。再者,課前準備不光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外,精心的課堂設計也能增加課堂上教學工作的分層性,在備課過程中要集思廣益,針對各種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去迎合學生胃口,大大增加課堂趣味性以及靈活性。不要以提高成績為目的,而是要以增加知識為目的。只有正確的三觀才能引領出健康向上的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3.尊重課堂主體,增加學習趣味性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不光是課本上單純的理論學習,涉及數學方方面面的趣味性小知識也是我們學習的內容之一。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涉及范圍廣、實用性強的學科,在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中顯得更加有意義。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將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教授給學生,課下也要鼓勵學生積
極聯系生活實際,只有以牢固的理論做支撐,才能在學習中熟練地運用,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同時,教師也可以舉行適當的比賽,引導學生以小集體討論或合力完成的方式分工合作,之后通過小組評比的模式對做得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及鼓勵,對有有待改進的小組進行更正指導,有目標性地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的團結性的同時達到增強學生數學能力的主要目標,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陳永祥.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J].教育導刊,2004(8).
[2]蔡柏良.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17).
[3]張建霞.實施分層教學 提高教育質量[J].貴州教育,2002(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