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華
摘 要:隨著教育的進步,教師必須改變以前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中,老師應該本著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打破以前的老模式,不再墨守成規,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應該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推測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去做數學,老師也應該通過合適的方法有目的地揭示數學中的解決方法。通過有些學校的實驗,發現學生普遍對開放性題感興趣,以至于現在開放題被確立為數學教學的重點模型。結合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以新湘教版數學開放性問題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初中數學教育中的要求。
關鍵詞:開放性;數學教學;內在需求
一、實施開放性問題的策略
在課堂上,老師要作為明確的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營造無壓力、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不是直接提出問題,而是通過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參與到課程中去,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并且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予其一定的認可和支持;也要求老師在設置問題時不能千篇一律,要設置不同的問題模式來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還要因材施教,找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行為和習慣,根據學生特點,制定有利于其發展的個性化模式。
二、初中數學開放性問題的常見類型
1.條件開放型
條件開放型就是說題目中給了條件,也可以是根據有關的
定理或條件對結論做出的推論,這種問題就需要學生根據條件
進行剖析、思考,正向推斷與逆向推斷相結合,只為了求出最后的答案。
例:明明有2個不同的襯衣,3條不同的牛仔褲,有一天明明想要去參加一個聚會,請問明明一共有可以多少種搭配?
A.5個 B.4個 C.6個 D.8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數形結合或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首先,這道題我們先設兩件襯衣分別為甲和乙,牛仔褲為
丙、丁、戊,接下來我們分析有如下情況(甲、丙),(甲、丁),(甲,戊),(乙,丙),(乙,丁),(乙,戊)因為一件襯衣可以分別和不同的褲子搭配,所以我們列出了以上6種情況。
還可以采用樹形圖的方法來分析。
所以當我們遇見一些條件開放性題時不要憑空猜測,我們要動手動腦來分析解決。你會感到開放性數學題非常有趣,慢慢的越來越有感覺,從此不再討厭數學。
2.探究性開放型試題
探究性開放型試題在考試中很常見,題目中只會給出一定
的情景和條件,那就需要學生利用自己腦袋里的解題方法來快
速搜索解題思路。只要條理清晰,敢于下筆,這些題都是沒有什么難度的,綜合性開放題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不能被題目中的多個因素所干擾。新湘教版比較強調觀察抽象、探索猜測這種模式。
例:有一列數a1,a2,a3,a4其中a1=5×2+1,a2=5×3+2,a3=5×4+3,a4=5×5+4,a5=5×6=5……當第多少項的值為2009?
A.2009 B.2010 C.441 D.334
對于這道題,我們先觀察每一項都是有規律的,經過觀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an=5×(n+1)+n,根據這個式子我們可以解出n=334,所以選擇D。
探究觀察性問題充滿著趣味,有自己的特殊性,它要求學生善于觀察,開動思維。開放性問題打破了封閉的牢籠,飛向了一片新的天空。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擺脫上課的乏味,越來越對學習有興趣,保證了自己既能夠學到知識,又不會感到痛苦。
三、創造開放式教學環境
在課堂上,當我們講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這個名詞,獲得更明晰的記憶,這時老師可以利用直觀性,比如,折書的一角,使角B落在B'處,CD為折痕,CE平分∠B′CF,求角DCE的度數。單憑想象學生很難解出答案,這時老師可以利用課本折個角給學生立體地分析這道題,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
意力,又可以輕松地解出答案來。還有講正方體時,老師可以利用粉筆盒,讓學生自行制作正方體來自己觀察。在講有理數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溫度零上零下的比較來分析。開放性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增強自信心,激發積極性。
通過上述分析,老師和學生應該共同努力,共同在課堂上發揮作用。適當引入開放性問題,可以提升學子的學習興趣,加強不斷探索的精神。同時,開放性問題現在成為考試的重點,開放性考題既能讓學生們發揮思想,又可以避免枯燥乏味的學習讓
學生產生厭倦。湘教版教材目前就體現出課程內容的豐富性、開放性,使學生從現實中體驗探究,最后讓老師和學生一起進步,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立穩腳步,必須勇于思考,敢于創新,不甘現狀,奮勇向前。
參考文獻:
[1]戴再平.數學習題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趙守文.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學策略:開放性問題設計[J].黑龍江教育,2011.
[3]鄧國研.初中數學問題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的優化與局限[J].科技信息,2014(25):44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