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岳
摘 要:初中體育課程對于學校課程安排來說尤為重要,它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一門課程。學生要想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均衡的發展,體育課程的學習是素質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關系著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育。因此,如何巧用興趣教學法,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成為現代體育教師所面臨的迫在眉睫的難題。下面結合探索和實踐,闡述一下對巧用興趣教學法,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的研究。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初中體育;活力課堂
初中體育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它是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在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練習中,鍛煉學生身體,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初中體育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學校應該重視初中體育課程的發展,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初中體育課堂巧用興趣教學法,為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提供了合理高效的途徑,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著顯著的成效。我對巧用興趣教學法,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進行了研究,大致歸納了以下幾點: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實踐能力、開發特色課程、建設校園文化。
一、改善課堂氛圍,使課堂充滿無限活力
初中體育課堂離不開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巧用興趣教學法,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變得集中,也就是所謂的“心態決定一切”。在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營造充滿活力的氛圍讓學生充分融入體育的世界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運動中。
教師應該充分地巧用興趣教學法,使體育課堂活躍起來,從
而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運動和鍛煉身體。巧用興趣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把全部的思維精力都集中在課堂上,讓學生去充分地享受體育課堂。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做有趣的活動,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初中生正處于愛玩愛動的年紀,有趣的體育活動一定會讓學生很感興趣。這樣巧用興趣教學法,不僅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運動中。
二、提高實踐能力,鍛煉學生體質
巧用興趣教學法不僅能使初中體育課堂活躍起來,也應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學生生活的基本技能,對于學生來說,在巧用興趣教學法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運動潛力。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200米接力比賽,以提升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接力比賽不僅有效地鍛煉了學生運動的爆發力和耐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通過比賽的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也增強了學生運動鍛煉的興趣。巧用興趣教學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也使體育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三、開設特色課程,重視體育鍛煉
學校的體育課程是學校教學課程中尤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校體育老師進行有組織的體育運動。學校應該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學生就感覺到了學習壓力的沉重。繁重的學習任務加上沉重的心理壓力,使很多學生感到力不從心,變得免疫抵抗力下降,體質虛弱,嚴重影響學生健康
成長。
學校應該開設特色體育課程來有效地帶動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找到樂趣。巧用興趣教學法,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起點,開設特色的體育課程來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例如,開設足球課程,深化足球改革要從初中生抓起,促進校園足球的建設健康推進。學校開設足球課程作為教育教學的基礎課程,按照不同年級進行合理的足球課程安排。高年級每周進行一節足球課程。學校每月安排一次校內足球友誼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建設校園文化,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建設校園的體育文化內涵是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的重要意義所在,學校的文化內涵是一所學校的精神靈魂,是一所學校的根基。學校的體育文化內涵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與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學校和廣大師生一起努力的結晶。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強學校的活力,對學生以及學校都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
學校的體育文化內涵是支撐一所學校的精神支柱。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讓學生在校園體育文化的熏陶下養成積極運動鍛煉的好習慣。例如,學校在體育課程中加入太極拳的學習。太極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課程,它不僅使學生能鍛煉身體,也可以使學生頤養性情。太極拳充滿著無窮的魅力,一定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太極拳逐漸地成為校園體育文化的一部分。
巧用興趣教學法,構建初中體育活力課堂的重要意義是讓學生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使身心全面健康地成長,讓教師引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讓學校注重校園體育文化內涵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校園體育文化的熏陶下茁壯成長。讓我們廣大的體育教師攜起手來,為學生能有一個良好優美的學習環境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謝軍,楊鐵攀.初中體育教師教學指南[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毛振明.初中體育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