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義
摘 要:過程與方法是地理三維教學目標有機組成部分之一,高中地理應當滲透思想方法教學,增強教學質量。結合高中地理教學經驗,探索了一條翻轉課堂與思想方法滲透教學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期望能為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幾點借鑒經驗。
關鍵詞:高中地理;人教版;思想方法;翻轉課堂
升入高中,接踵而至的就是沉重的高考壓力,為了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教師展開了題海戰術。大量試卷練習之后,教師卻發現學生考試時遇到題目還是不會做,考試成績就是提不高。深入分析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思想方法教學的缺失。高中地理應當有效運用翻轉課堂實現思想方法滲透,全面達成教學目標。那么,翻轉課堂的定義是什么?高中地理教學如何借助翻轉課堂實現思想方法滲透呢?
一、翻轉課堂的定義以及起源
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國,2009年,美國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鉑爾曼和亞倫·薩姆斯首次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PT演示文稿進行教學,并將教學實錄上傳至YouTube,以便缺課學生進行補習。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以及家長的一致認可,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強烈反響。2011年,這一教學模式正式進入中國課堂,很快得到積極推廣。具體而言,翻轉課堂即是調整課內外教學時間,將學習主動權由教師手上重新歸還給學生的一種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錄制微視頻,供學生課下觀看,以便學生初步進行知識輸入。到正式上課時,教師再通過共同答疑和個別化輔導進行教學,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情境化是翻轉課堂最顯著的優勢,它創造了一個線上線下同時互動的教學環境,師生之間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與溝通。借助于翻轉課堂組織高中地理教學,能有效提高思想方法滲透教學效益,對于增強學生地理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地理教學如何借助翻轉課堂實現思想方法滲透
適度的練習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新知,增強學習效果。但是由于練習設計的不盡如人意,盡管學生完成了練習,還是沒有在地理素養方面獲得相應發展。為了進一步增強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教師有必要改變傳統練習模式,體現思想方法的滲透理念。翻轉課堂的出現,為高中地理思想方法滲透教學開辟了新路徑。教師應當嘗試課前錄制微視頻+課上講解+課下鞏固的方式重構高中地理課堂,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思想方法。
以“等值線圖的判讀”為例,等高線與聚落、交通線相結合以及等壓線與天氣狀況結合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難點內容之一,每年的高考幾乎都會涉及此方面的內容。因此,第一輪復習階段,筆者設計了“等值線圖的判讀”專題練習,試卷一共有15道大題,學生一看到如此之多的習題,剛開始都是瞪大了眼睛,非常抗拒。有的學生在第一題就遇到障礙,干脆放棄答題,趴在桌子上睡覺。一節課結束之后,只有極少數學生完成了試卷,還有學生交了白卷,評講都很難順利進行。“等值線的判讀”題目對地理基礎知識以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較高,為了提高訓練質量,我把試卷重新發給學生,并錄制了一段微視頻,要求學生觀看視頻之后再次完成作業。微視頻包括如下內容:等值線的共性特征、等值線的判讀步驟、等值線圖判讀的特殊技巧、三種常見等值線圖的判讀要領、等值線分布和變化的成因分析。視頻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等值線的判讀”方法,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第二次地理課上,我請學生提出視頻觀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詳細進行了答疑。由于課前已經有了微視頻教學做鋪墊,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判讀方法,因此答疑進行得比較順利。答疑一經結束,學生紛紛來了興致,想要在習題中驗證一下方法,很快問題就迎刃而解,作業完成質量非常不錯。課下,學生自發反復觀看微視頻,他們將視頻信息整理成文字資料,認認真真放在地理學習資料夾里,以便隨時拿出來回顧。
三、翻轉課堂運用應當注意的問題
高中地理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順利實現了思想方法滲透教學目標,極大增強了課堂容量。但是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體現思想方法滲透這一教學目標,切實將翻轉課堂與教學需要有機結合。個別教師完全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那種流于形式的翻轉,不但無益于思想方法滲透目標的達成,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違背了教學初衷,應當及時制止。
翻轉課堂是現代課堂最受矚目的教學模式,借助于微視頻,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家里、公交車上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這一大的社會背景下,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滲透思想方法已經是新課程改革的大勢所趨,滿足了高中地理教學需求。教師應當加強翻轉課堂與高中地理思想方法滲透教學的探究,努力增強高中地理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黨為民.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審視[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7(11):101-102.
[2]岳輝華.淺論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思想與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3,6(2):90-9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