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觀順
摘要: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數學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經常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創建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師生關系;創建
高中時期,學生身心發展迅速,他們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容易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反感的情緒,繼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沒有了學生,教師的教學也就不復存在,可以說學生是教師教學服務的對象。但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強調的是教師的作用,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存在,學生得到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們都知道,學生和教師是教學工作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注意搞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一、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認識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都已經接近于成人,所以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他們都能較為獨立的解決問題,并且這個階段的學生自尊心非常的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不尊重學生的現象,或者讓學生感到壓抑,那么他們在課堂學習中肯定是不怎么用心的,長此以往,還容易讓他們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影響他們的數學成績。
雖然高中的身心發展都趨于成熟,但畢竟他們是未成年人,對于事情的處理也沒有足夠的客觀公正,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還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以自己為出發點思考問題,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問題時很多時候都不能很好的處理,所以在高中階段學生是需要教師的引導的。另外,在教學中,學生作為教學的一方面,是有著鮮明的特征的。
首先,高中生是身心迅速發展的個體。由于發展不夠成熟,所以高中學生具有可塑性,只要教師耐心的指導,學生必定可以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在高中這個時期,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逐漸變得成熟,人格逐漸定型,這個時期的學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強,他們發展的各個方面都蘊藏著極大的潛能,也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其次,學生的發展受環境的影響。一個班級學習氛圍良好,就容易帶動班上所有學生學習。一個班級學習氛圍差,就會影響班上大部分積極性不夠,自主性不夠的學生的學習,因此班級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學校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也起著主導的作用,但由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的發展受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班級環境的建設,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然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沒有被培養起來,學生沒有學會學習,那么學生學習到的知識的掌握就不夠深刻,他們也不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另外,這樣的情況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得不到鍛煉,就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習者,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獲取知識,促進自己的發展。
最后,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量很少,經驗不多,獨立性不夠,在學習上有依賴心理,在他們心里面老師是非常權威的,這也是教師能夠較好的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條件。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教師也不能讓學生盲目的去遵從自己,而要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因此,教師要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權威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便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高中階段數學教師對自身的認識
良好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教師沒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技能,沒有較高的教學素質,那么就會導致教學中教師無法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是專業人員。在教學上,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專業人員,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疑惑,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另外,教師也是傳授學生中國社會主義道德的任務,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習觀等正確的觀念。
同時教師也是示范者的角色。在教學中,教師的言行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所以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朋友,因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后,學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給老師,他們也希望教師能夠把自己當做朋友。因此,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三、高中階段數學教學中師生良好關系的創建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好高中生的成長特點,然后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合適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這一門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愛上數學,主動學習數學這一學科。
另外,教師要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管理好班級秩序,好讓自己的教學有序地進行。在課后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數學學習中不懂的地方,以便在下一次講學的時候有針對性的進行,同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穿插一點道德的講解,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在平時的數學教學結束以后,教師要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能力,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多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手段,把其中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運用起來。同時在現代教學中,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讓自身的能力保持著上升,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數學教學。
總之,學生和教師是數學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兩個要素,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只有在教學中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有效的展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和學生搞好了關系,就容易讓學生對自己產生情感,繼而把這種情感放到學習中來,讓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這一學科。另外,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不斷革新教學理念,掌握當前教育領域先進的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