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枝
【摘要】本文以小學音樂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并結合教學經驗對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論述,并指出了進行音樂游戲活動時的注意事項,以期對改善小學音樂教學現狀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 音樂教學 游戲化 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200-01
一、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游戲化教學能夠將音樂理論變得形象生動。通常,音樂游戲都是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和編排的,不僅內容符合教學要求,且形式也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性,能夠有效保障教學效果。例如,但凡在講解樂理基礎知識時,學生多數無精打采,昏昏入睡。對此,為調動課堂氣氛,可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走秀活動,將講臺當作舞臺,安排幾位學生以模特身份“登臺”,配以頗具律動感的音樂,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渲染課堂音樂氛圍,同時訓練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又或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基礎音符比作臺階,讓學生扮演小青蛙的角色進行跳臺階比賽,如此反復,便能準確識別和牢記這些音符。
(二)游戲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合作與探究能力。即,在教學中融入游戲活動,讓學生分飾樂曲中的各種角色,并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和配合,如此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水平,還能對學生形成激勵作用,促其為扮演好角色而不斷學習思考,揣摩角色特質,把握音樂節奏與表演行為的有機結合。
二、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的開展思路
(一)利用游戲創設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傳統音樂教學通常是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與其他文化學科課堂一樣沉悶、無趣,而這顯然是不對的,也是不應該的。音樂的本質就在于為人們提供快樂,感受音符串成的樂曲的悠揚和深刻,是一種美的熏陶和享受。而游戲化教學,恰好能夠為音樂課堂帶來這些元素,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相互感染輕松、活潑的情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參與度,從而使得枯燥、生澀的音樂理論知識在游戲實踐中變得形象具體,便于理解和記憶。換言之,這既與音樂的運動特性相契合,又滿足了小學生愛玩的心理。例如,在傳唱歌曲《小紅帽》時,可采取以下形式開展音樂游戲:首先,安排幾位學生分別扮演小花小草、小紅帽、大灰狼;在角色分配好后,再給學生們相應的頭飾,以便于識別相互身份。接著,播放音樂,開始表演。至于每個角色在哪一段音樂時出場,用什么動作表現、用什么節奏來配合音樂,就讓學生自由發揮。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不動聲色的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以及行為與音樂的協同狀況。讓學生從音樂中來,再到音樂中去,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最終收獲藝術的熏陶。
(二)利用游戲提高學生音樂學習參與度。高爾基說:“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可見,快樂的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游戲。因此,音樂教學中的游戲應用,要基于音樂學科特性,巧妙地將游戲與教學結合,利用生動有趣的情節、色彩鮮艷的圖畫等吸引學生參與,通過不同形式、內容的游戲來展開對不同音樂形象的聯想,深化對不同樂曲的理解。例如,在傳唱歌曲《對鮮花》時,可先組織學生進行“鮮花知識大競賽”的游戲,讓學生探討和收集關于各種鮮花的知識;然后,教師在進行相關提問,利用競賽意識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在知識搶答游戲中獲得知識,同時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當學生思考問題時,可繼續播放歌曲《對鮮花》;而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則停止播放,以此幫助學生深刻歌曲旋律,加深歌詞記憶,同時也可以為后期教唱環節做好積極準備,提高教唱效率。
(三)利用游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是音樂游戲的核心,游戲只是學習音樂的方法手段。所以說,音樂游戲必須始終圍繞音樂展開,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音樂的流動,通過游戲訓練聽覺、視覺,學會并掌握如何聽辨音準、旋律、節奏、節拍、速度等,從而達到音樂學習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樂曲《雨的節奏》時,可結合音準游戲。首先,教師可播放課前準備好的各種雨的聲音,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然后,再用生活中的音源來模仿各種雨聲,小雨——輕擦玻璃;大雨——用塑料瓶搖晃綠豆;暴雨——用力搖晃筆盒。接著,讓學生在沙錘、響板、鈴鼓等樂器中選擇對應的各種雨聲。又或是開展“認朋友”的游戲,將“C、D、E、F、G、A、B”做成與琴鍵一樣大小的卡片,讓學生反復聽琴鍵彈出的“1、2、3、4、5”各音;再讓學生出示寫著相應音名的卡片,以判斷學生音準情況;在彈出“6、7”兩音時,出示不同顏色的卡片“A、B”,并將其貼到相應的琴鍵上,要求學生唱準,并認準其在琴鍵上的位置。在找到“A、B”位置后,讓學生依次找到“C、D、E、F、G”在琴鍵上對應的位置,以此有效鞏固和訓練學生的音符識別能力和音準能力。
三、小學音樂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注意事項
在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游戲化教學的目的不是游戲,不是玩樂,不能讓學生在完成音樂游戲后,僅是體驗到游戲的快樂,而沒有學到音樂知識。要注意游戲化教學只是音樂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游戲玩樂的同時,體驗到音樂的樂趣、學到音樂知識。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抓住音樂游戲的趣味性和音樂性雙重特點,結合具體學情,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找準音樂和游戲的契合點,以此通過音樂游戲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啟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意識。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同樣必須遵循因材施教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推行個性化教育。即,不同年級的學生認知發展和思維發展水平不同,所以不同年級的音樂游戲的內容也要不同。例如,低年級學生活潑愛動,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所以可利用音樂游戲的趣味性來吸引其注意力;而中年級學生感官能力有所發展,所以在進行游戲設計時要注意以思維活動訓練為主,引導學生聯想和思考;高年級學生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進步,此時的游戲設計應重點以學生興趣點為突破口,保持學生對音樂游戲參與的積極性。
結語
現代教育觀提倡任何學科教學都應“以學生為本”,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致力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熱衷游戲玩樂是小學生的天性使然,將游戲融入音樂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積極、主動地進行音樂學習活動和游戲活動,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皆具重要作用。但于實踐中,音樂游戲化教學仍有許多有待完善之處,需要各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鉆研和開發更多適合當代學生音樂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游戲,真正意義上實現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晶.用游戲點燃音樂學習激情——小學音樂教學游戲化漫談[J].文理導航,2016(4).
[2]王超.淺談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的應用[J].教育,2017(3):00025-00025.
[3]秦小蕓.學音樂課堂游戲化教學之我見[J].教育,2015(35):283-283.
[4]許紅櫻.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律動游戲[J].兒童音樂,2015(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