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軍
摘要:高中政治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培養其公民的基本品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了解社會主義道德內涵和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文明行為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關鍵詞:高中政治;興趣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創新學習活動
高中階段,政治教學的地位舉足輕重。政治教學的順利進行,是學生思想正確,學習態度積極,學習目標堅定,實現文明行為的基本保證。政治教學不只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政治制度、科學理論、社會道德、經濟制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等。最重要的是,借助于政治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培育科學的人生價值判斷標準,使其能夠運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為。
但是很多教師發現,當前高中政治教學還是沒有走出傳統應試教學體制的限制,課堂學習主要圍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生記住了知識,不代表愿意學習,更不代表內化為自己的價值標準或行為導向。因此,教師要開展政治的興趣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為憑借,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他們在內心認可政治學科的學習,發現其具有的廣闊天地和高度學科價值。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爆F在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就是靠死記硬背,只要背誦就能考高分,這種觀念完全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樣的學習出發點,只會出現三分鐘熱血的短暫學習沖動,不會對政治產生持久的興趣。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總結,簡要論述一下如何激發學生的持久內在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政治學科的學習。
一、豐富教學內容,以新的教學素材吸引學生的興趣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追求教學效率,一節課下來圍繞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不是讓學生按照問題尋找答案,就是背誦概念定義,或者結合所學解決具體案例分析題。這樣的學習內容單調枯燥,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政治教學實際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新課改最新推出的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參考和基本依據,但不是最終的唯一權威。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自己的豐富文化知識和專業積淀,為學生提供更加充實的政治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
(一)關注最新的社會、國家、國際新聞時事,結合教學理論,豐富學習內容
現在高中生處于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他們對于互聯網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理,他們善于通過多樣的途徑,了解到最多的信息。政治本身就是和國家社會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教學,教師如果還是拘泥于教材里面的落后陳舊案例,那么學生的思維不僅受到限制,還會與社會脫軌。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厭倦這種課堂學習,對教師教授的內容失去興趣。因而,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開展政治教學,關注時事政治和新聞大事,將其貫穿入學生的課堂學習中,以具體的案例分析來驗證說明課本上的政治理論和規律,既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又可以調動其學習的自覺性。例如,在學習我國基本方針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最近的澳門香港、臺灣時事,中國與外國的交往事件為例,啟發學生思考我國一國兩制的國家方針,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二)創新教學案例,以全新的案例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中政治中的重難點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又是由唯物論和辯證法組成的。唯物論中包括許多具體的哲學概念和方法論,辯證法中涉及到的“聯系”、“矛盾”、“辯證統一規律”、“對立統一”等都既抽象又難以理解。課本中有許多概念的例證,比如,關于運動的絕對性和相對性,運動與靜止的關系等,教材由一西方或者我國古代的名人名言進行舉例說明。但是這些材料已經遠離學生生活的時代,很多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的觀點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選取最新的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主動運用已有經驗對概念進行分析例證,快速準確掌握諸多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產生持久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學習規律的客觀性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借助于當代科學技術的更新發展為例,人類始終是在了解規律,發現規律,探索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利用,而不能違背規律。這樣學生就能深刻理解哲學理論,進而自覺指導自己之后的思想與行為。
二、創新學習活動,豐富課堂教學開展方式,以嶄新的教學環節與構思,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傳統政治教學中,學生是被動接受的角色。從教學設計到組織開展、總結歸納,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課堂學習活動主要以記憶和背誦為主,學生一節課都按照教師的計劃有條不紊地學習、記憶、訓練鞏固。單調的學習形式,致使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的情緒自然低迷不振,何來興趣可言?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創新學習活動,以新穎的學習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活躍濃厚的學習氛圍。
(一)組織學習開展小組自主學習活動,教師發揮引導者作用,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新課改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才能滿足其強烈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展現自我的需求。因此開展小組自主學習活動,既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的能力,又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協作,鼓勵他們相互激發,彼此學習,共同進步。在自主學習中,教師會發現,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提出多種看法。當學生愿意思考、主動表達的時候,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學生興趣濃厚的情況下,教師要借機對其加以指導和啟發,激勵小組高效完成合作任務,提高學習質量。這需要政治教師發揮輔助者作用,作為討論參與人員,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啟發他們攻克難點,順利解決疑點,有效完成既定目標。學生的自主學習越成功,信心越強烈,對政治課堂的興趣就越持久穩定。
(二)開展課堂心得交流活動,以情感激發興趣
在互動中引導學生踐行正確的行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產生情感認同,重新認識政治教學,培養恒久的學習興趣。例如,組織學生針對當下的社會文化現象和公民的行為道德準則展開探討,鼓勵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深入理解我國的優秀文化,感受中華文明的力量。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的興趣教學,主要從教學內容和學習活動兩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方式多樣,效果明顯,希望能對廣大師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