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娥
摘 要: 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任務,研究高校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教學,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四個全面” 思政課 教學創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展示了當代中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是黨和國家通過頂層設計對未來發展的宏觀規劃。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切實提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1.1“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策略方針與時俱進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當今中國的行動指南。如何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在主干課程中統籌安排“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深入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滲入學生實踐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如何在理論教學中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入耳入腦入心,進而做好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工作,培養政治立場堅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1.2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傳播途徑多元化的今天,電腦、電視、手機、廣播、報紙等媒體手段的普及,使得信息傳播變得高速快捷,給我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帶來一定的弊端。存在多種文化因素沖突,如何用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同時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是我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把“四個全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豐富高校思政課教育的理論體系,增強思政課教育的話語權,讓當代大學生明確當前國家的根本任務和奮斗目標,把握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時代脈搏,從而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得到青年學生的理解和認同,增強制度自信和理論、文化的自信力。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的創新研究
2.1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
要把“四個全面”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融入課堂、學習、生活之中,是高校思政課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比現有的高校思政課教材,我們很容易發現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教學內容比較老舊,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教學內容處于滯后狀態。要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思想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中,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四個全面”的內涵,高校教師應當認真研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關理論知識,精準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義、歷史背景、演變脈絡、戰略意義和四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及時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對社會時事和身邊案例的研究和探索,把體現時代特色和弘揚社會主旋律的相關案例結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向青年學生多傳達符合時代特征的信息和觀念,確保思政課教學內容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把大學生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上。
2.2依據“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方法。
要讓“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效融入課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2.2.1在教學形式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研討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反轉大學教學課堂。不辯不明,愈辯愈清。大學生是一個思維活躍的群體,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大學生中間開展理論研討和學術征文活動,交流研究成果,讓學術思想碰撞出知識的火花。將研討式教學運用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教育,需要拓展多渠道、寬領域的互動式教學。隨著高校思政課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研討式教學方法適應了大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同時符合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
2.2.2在教學手段上,教師要選擇形象生動、內容恰當的多媒體教學。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傳播速度快、交流性強的特點,構建符合大學生思維特點的網絡教學模式,從傳統的灌輸教育走向平等的對話教育,由單一的教學方式走向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由教師的課堂主導控制走向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同時,思政課教師還要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自覺,工作中自己注重加強理論深度和厚度的學習,時刻注意結合不同時期社會關注的理論熱點和難點,特別是深層次的重大理論問題進行教學,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并運用到教學中。采取情景教學、視頻教學、案例分析、微視頻等多種教學手段,潛移默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講授內容,培育緊跟時代發展的青年學生受眾群體。
2.3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社會實踐教育平臺。
2.3.1組織大學生開展以“四個全面”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在實踐教學中,可根據思政課不同科目和具體授課內容,開展對“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內容的體驗式教育。例如組織大學生觀看中國社會發展的紀錄片和宣傳片,組織學生義務勞動,去社區參見志愿者活動,去獻血站做義工,讓大學生親身感受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親身體會我們黨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背后的執著的付出與艱辛歷程;組織法學專業學生開展模擬法庭,到人民法院參與旁聽案件審判,通過司法實踐加深對依法治國的理解,讓大學生親身體會到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2.3.2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基地作用宣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日常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中,我們和學校附近社區、工廠、企業和一些博物館紀念館達成基地建設協議。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實踐基地資源,發揮好實踐教育的作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讓高校學生走進工廠、走入新農村、走到改革前沿示范區,切身感受今天生活的重大變化,增強大學生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決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切實可行的具體途徑,這樣可以進一步強化思政課教學效果。
2.3.3注重總結實踐教學成果,安排學生撰寫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相關的課程論文,把優秀調研報告等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材料。遴選出優秀論文,讓學生在實踐課中分享,安排學生參加社會調研,寫調研報告。將學生的實踐教學成功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切實增強“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高校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通過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堅定大學生的人生目標與理想信念,培養學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成才意識。
2.4依據“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高校思政課校園文化建設載體。
高校要以“四個全面”為主題,對學校校園環境進行設置,并開展相關主題活動,讓受教育者通過親身體會和感受,增強理論的說服力。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學生社團、校園網站、校園宣傳板、校園廣播、校報周刊、微信公眾號、QQ群、藝術海報等媒體中介積極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廣泛的宣傳;組織在各個班級中開展“四個全面”的組織生活會,讓學生參與研討發言談感想談體會;組織開展“四個全面”主題征文、主題演講等活動,構建“四個全面”的教育環境和校園文化氛圍,讓廣大學生親身參與。
總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全過程,在思政課主干課程中統籌安排“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深入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滲入學生實踐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既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政治任務,又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采取多種途徑,通過多方面的配合協調推進,才能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王小寧.“四個全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分析[J].理論觀察,2006(4):137-140.
[2]房廣順,劉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項政治任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61-63.
[3]曾志浩,李冬娜.論高校思政課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6(6):95-100.
該論文是2016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6BSZ056《“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教學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