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森森+馬文婷
摘 要:校企合作是由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目前高校的經管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剖析了當下校企合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及其原因,并針對目前校企合作共同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困境及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經管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3-04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各種經管類專業人才,地方高校經管類專業面臨轉型,需要構建滿足市場發展需求的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其中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
二、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
1.運行機制與相關法律不健全
第一,運行機制方面存在問題。雖然我國為明確高等院校教育的地位而制定了許多法律條文,但是有關經管類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的內容卻少之又少。第二,政府在創建校企合作教育機制、構建信息平臺、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未能真正發揮作用。
2.經管類專業的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我國本科經管類專業教師缺少在企業專業崗位工作的實際經驗,在與企業合作中很難有發言權。同時,高校經管類專業的校企合作也對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需要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進行培訓,而經管類院校的教師缺乏在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因此很難給學生傳授有關企業最新的技術和實際工作經驗等,導致本科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無法與企業經管類崗位的能力需求相匹配。
3.校企合作的效果不理想
(1)企業對校企合作態度不夠積極。企業作為經濟實體,在市場競爭中,自身的經濟利益得失是最為重要的。企業需要人才,與高校聯手固然能解決人才問題,但要開展培訓工作,就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和時間。從短期經濟收益來看,這比到人才市場直接招聘所需人才的成本要多,因此很多企業對校企合作的熱情一直不高。
(2)本科經管類學生頂崗實習難。經管類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大多集中在企業管理部門,這些部門工作任務較重,工作專業性及連續性也較強,加上業務信息的保密性,因此企業不愿讓學生直接介入工作。同時,高校每年派往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太多,企業確實難以安排。
(3)高校和企業不能雙贏。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校企合作雙方的動機和需求不一,其合作很難實現雙贏,合作關系也難以持久。企業大多會安排學生參加生產性勞動并給予工資報酬,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降低工資成本。對于高校方面有要求的,企業會派專人指導;但經濟管理類學生則更難安排實習崗位。
三、完善經管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建議
1.建立健全與校企合作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
經管類專業與企業合作的主力雖然是學校和企業,但是仍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引導。我國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借鑒外國的成功案例。比如,政府倡導企業對學校進行成本投入并參與學校管理,引導并鼓勵企業接收就讀生參加頂崗實習,設定畢業生最低工資標準等,通過多途徑來提高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合作積極性,維護學校、企業及受教育者的三方權益。
另外,政府必須加快為雙方合作提供有利平臺。政府應明確學校和企業合作的責任,鼓勵并且支持優秀學校和企業通過雙方合作的成績來檢驗校企合作的質量。政府比學校掌握更多、更全面和更深層的企業信息,倘若政府能夠設立相關部門及時向企業和經管類院校公布他們之間的信息,并且定期安排企業和學校溝通,讓學校的經管專業學生去企業參觀學習,企業來學校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雙方定期召開合作會議,慢慢就能形成長效的合作機制。
2.全力建設優質的師資隊伍
我國需要創建大量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和專業教師到企業內部參觀、學習、培訓,促使企業營造職業文化氛圍。實訓的具體內容與所有項目都源自企業,培訓的方式方法和訓練過程一定要企業化。企業應選拔既有工作經驗又有一定理論水平的人員加入高校師資隊伍,這樣才能讓經管專業學生的實訓更加貼近實際,更早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能夠更好地實現學校實習與企業經營雙贏,有效做到“零距離上崗”,培育出一批合格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另外,學校也應該加大改革力度,積極與企業合作,雙方共同進行教學改革,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環節及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途徑和方法進行創新,以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3.轉變企業觀念,只有合作雙贏,才能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1)企業經營者要轉變傳統的校企合作模式觀念。
企業需要具有社會責任意識,應認識到與高校合作培養經管類人才是一件對企業、社會都有利的事。國外校企合作的企業經營者通常認為與高校聯手共同培養人才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會因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實習基地而深感榮幸,并將此作為展示實力和企業良好形象的免費公益性“廣告”。20世紀80年代,我國不少原部屬企業熱情接待和安排學生實習,讓我們懷念至今。企業要打破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是“分外”負擔的認識,企業經營者要轉變校企合作的舊觀念,積極主動地與高校合作。只有當校企雙方對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達成共識時,這種“聯手”才能實現雙贏。要轉變企業經營者的舊觀念,需要形成社會輿論,需要社會媒體的支持,媒體不僅要宣傳企業的社會責任,更要宣傳報道校企合作雙贏典型,以事實來打動企業經營者的心。
(2)合作雙贏才能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要正確考慮校企合作雙方的利益,學生到企業進行訓練實習,需要占用企業相應的資源,在人員、時間上,企業都會有相當大的投入,這就會產生成本。但企業可以借助高校的知識優勢,或共同研究管理課題,或為企業培訓員工等,為企業帶來直接和間接效益,尤其是長期的合作可以為企業帶來長遠利益,企業經營者應該用戰略眼光對待校企合作。至于雙方合作中各自產生的利益及大小,需要雙方平等協商,做到公平公正。因此,校企雙方在“聯手”時,必須精心核算,相互讓步,以保證雙方的實際利益和共同利益。
四、結語
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離不開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的通力合作。學校和企業應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提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用心營造經管類專業校企合作的積極氛圍,更深層次地整合雙方的資源優勢,利用雙方優勢實現校企教育共同合作,為培養經管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肖 莉.基于CDIO理念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大學,2012.
李 麗.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及其建議.科學咨詢,2013(1).
吳 婷.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的研究.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高 航,胡 蔓.基于校企合作的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經貿實踐,2016(1):211-212,214.
于麗君.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遼寧高職學報,2013(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