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目前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一種現象非常顯著,就是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厭倦心理,數學學習成績一直較差,因此把這類小學生群體稱作學困生。本文就產生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給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一些實質性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針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課程規定,我國小學教育最終目標在于可以讓每位小學生都接受同等的教育,根據小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然而,在真實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每個班級都多多少少的會存在一部分數學學困生,根據相應的小學生數學學習調查研究數據表明,造成部分學生成為數學學困生都是有原因的,針對其中存在的學習因素和外界因素進行不斷分析和探討,教師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學習小學數學課程,使得每位小學生都可以快樂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一、產生數學學困生的原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科學方法
由于數學是一門理論知識較強的學科,對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要求較高,需要小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學習,而不是像以往的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就能提高學習成績的,最主要的還是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注重引導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掌握科學、合理的數學學習方法,針對不同的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不同的數學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可以擁有更強大的戰斗武器,打贏數學這場勝仗就有把握了;在實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利用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使用的數學學習方法越科學合理,取得的學習成效越顯著,小學生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學習信心。小學數學學習中存在部分學困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其中小學生只會死記數學公式,或者生搬硬套等等,沒有對小學數學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學習的思路不夠清晰,條理不夠分明,只是一味地背數學公式,對所記憶的數學公式沒有進行系統化的規劃和區分,使得小學生沒有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感受和樂趣,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和欲望,最終導致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知識,成為小學數學學困生。
2.缺乏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在實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習慣是逐漸養成的,是靠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經過不斷的學習經驗的積累,慢慢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假如一個小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那么這個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方法一定比壞習慣的小學生要好,由于習慣是人下意識才會表現出來的,一般情況下是看不出來的,因此,一個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小學生,一定具有良好的數學習方法,以及較強的數學學習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具有良好的數學品質;想要讓小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擁有端正的數學學習意識,以及根據不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引導小學生制定不同的數學學習目標和計劃,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耐心和意志,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從思想上引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進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針對數學學困生的日常學習表現,一般都表現為不愿意上數學課,上數學課時無法集中精神,懶得去思考教師提出的課堂數學問題,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教師在講解試卷時不能及時進行改正自己的錯誤,從不主動去做數學題目,當數學考試時,也只是敷衍了事,不認真閱讀題目已知條件和題目要求,沒有檢查和驗算的習慣,使得考試成績不理想,無法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二、轉化數學學困生的策略
1.快樂施教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在心情愉快的時候,事情完成的效率和質量是最高的,做任何的工作都需要保持輕松快樂的心情,就像小學生學習數學一樣,小學生也要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當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給學生帶來快樂,營造輕松快樂的數學學習課堂,讓小學生可以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起來,最關鍵的部分是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相應的數學學習目標,小學生通過實現這些數學學習目標從而得到一定的成就感,以及在完成目標的過程當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學習就像生活中的爬樓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完成每個階段的數學學習目標,針對數學學習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不要急于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其數學學習成績,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教師可以此類學生先設定一些較簡單的數學學習目標和計劃,可以讓小學生不那么費力,但是對于他們來說也不是那么的簡單,難度要適當,這樣可以穩定小學生現階段的數學學習成績,不會有很大的進步,也不至于成績下降,這個屬于慢慢積累的過程。
2.激勵自信
(1)放大優點。由于那些數學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習一般心理都比較自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學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的放大小學生的優點,讓小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勁;當小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批評也是有技巧的,不能直接指出小學生的錯誤,這樣只會讓小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數學,不要反復的批評和打擊小學生,他們會更加的萎靡不振,數學學習成績會更差,因此,教師要鼓勵小學生,盡可能放大小學生身上的優點,讓他們感覺自己還有挺有用的,并不是一無是處,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到解答出一道數學習題時喜悅的心情,教師要善于放大小學生的優點,提高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學生從數學的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2)分層作業。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數學學習能力的小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不能只是口頭上面說,教師要付諸相應的教學行動,可以實施分層作業的教學模式來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實現相應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通常教師的作業布置適用于中等成績的小學生,對于成績優異的小學生來說太簡單,數學學習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對于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習題設置的太難,根本無從下手,使得小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針對這些現象,教師需要對小學生進行分層作業教學,根據每個小學生不同的數學學習能力,恰當地布置合適的數學習題,對于學困生可以布置較簡單基礎知識點的數學習題,可以養成獨立完成數學習題的習慣,可以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耐心對待
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可以幫助人們擁有強大克服困難的勇氣,賜予人們無限的力量;因此,教師要熱愛自己所教導的每位小學生,愛是相互作用的,教師愛護學生,學生才會去愛戴這位教師,由于小學生非常喜歡這位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面,小學生會主動地和教師互動,認真聽教師講解相應的數學知識點,可以有利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更加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愛護每位小學生,耐心對待每位學生,用真心感染他們,在進行數學學習輔導的同時,重視幫助小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以及堅定的數學學習信念,教師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數學學習計劃,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小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佳楠.談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以興安盟巴彥高勒中心校小學部為例[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6):172-174.
[2]王菲.農村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沈璐.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現狀與轉化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4.
作者簡介:
陳秀華(1980~),女,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人,小學一線教師,多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在轉化學困生方面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