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生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制度不斷變革,大部分地區都進行了教育制度改革。然而,仍然有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還未實行太大變革,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這導致農村數學教學質量比較低,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出現厭學甚至棄學行為。面對學生這樣的學習態度,作為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數學這門科目。根據教學經驗,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初中生數學快樂學習的培養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快樂學習;方法策略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方法,以便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那么,對于初中數學這一科目,教師應當將其設計成一門讓學生感到快樂的科目,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教師應當努力構建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方案,讓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意識。教師也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應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題的快樂。
一、在趣味化的問題中感受數學樂趣
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懂得這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數學問題可以說是數學這一科目的核心,學習數學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是傳統教學課本中的問題往往都比較無聊、枯燥,有很多問題也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這對學生來說提不起任何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提問時也缺乏新意,生硬刻板。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建構有趣的數學問題,將數學問題趣味化,以便吸引學生的注
意力。
例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平面圖形》這課時,由于這節課所講的內容比較簡單,很多學生會認為很容易學習,就會忽視一些細節問題。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更加有趣,設置一些場景,讓學生能進入問題之中。如當學生學完了本課,教師想要幫助學生鞏固一下所學知識,教師可以用三角形畫一只貓,讓學生找出這只貓是由多少個三角形組成的。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室,看看教室里都存在哪些多邊形,并看誰發現得最多。通過這種趣味性的題,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二、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感受數學樂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培養。學生在數學探究過程中,經歷觀察、探索、研究、推理和交流等過程,解答出數學問題,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推理過程,只重視數學計算的結果,這導致一些學生的解題思維機械化,當遇到一些數量上的改變時,學生就不能完成解題任務。這樣的學習方式沒有注重學生的能動性,所以才會使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教師應當讓學生自主探究數學問題,體驗數學樂趣。
例如,在學習隨機事件這個定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隨機事件的意義。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問學生一個問題:“將一枚硬幣扔到空中,落下來的時候,正面朝上概率大還是反面朝上概率大?”這時很多學生覺得是一樣的概率。然后教師就讓學生分組,每組進行試驗,并記錄數據。最后讓學生去黑板上公布寫出各組的概率,然后發現有的組是正面朝上概率大,有的組相反。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隨機事件的意義。
三、在生活實際體驗中感受數學樂趣
初中數學這門課的設立并不是為了考試而創設,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設立的一門課。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切合生活實踐,學生體會數學的魅力。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教師在設置情境的時候也要切合農村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問題。
例如,當學生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章時,教師舉例時就應當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方便學生理解。比如,很多教師都比較習慣拿電影院幾排幾列來舉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不切合生活實際,不能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
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實際的場景,以班級里的座位為例,將學生帶入到這章的學習中。
教師是數學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課堂的學習主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講課時要使用趣味化的問題進行提問,并且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最重要的是教師應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進入生活問題情境中,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陳鑫.淺談如何激發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A].2016年5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1.
[2]黃東升.淺議初中學生數學快樂學習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4):88.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