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成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健康第一”觀念不斷深入人心,我國出現了很多增強體魄、幫助人們鍛煉身體的健康運動,如康姿百德健身操等。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學習中,使得他們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體育課是幫助學生鍛煉身體的重要課程,是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結合教學研究,討論教師應該如何進行體育教學,才能夠使學生得到應有的體育鍛煉,真正實現以生為本。
關鍵詞:初中體育;以生為本;師生互動;分層教學;小組合作
為了加強人們對體育學科的重視,近些年來體育已經被列為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然而,很多學校依然沒有改變輕視體育課程的問題,在學生初一、初二的學習階段,其他學科的老師會由于教學壓力,擠占體育課時,只有在學生臨近中考考試之際,才會按照中考考試項目,如跳遠、800米長跑等,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這種教育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讓初中生真正喜歡上體育,在離開校園之后,他們便幾乎很少參加體育鍛煉。下面,筆者從加強師生互動、分層教學、小組合作三個方面,討論教師應如何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展體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使其具備終身鍛煉的意識。
一、加強師生互動
在初中體育課程中,老師會先帶領學生進行熱身運動,然后讓學生解散,自由參加體育鍛煉或其他活動,師生之間幾乎無交流。還有一些教師即使帶領所有的學生進行鍛煉,也主要是以教學計劃為主,學生只需聽從教師的安排,按部就班地進行體育鍛煉即可。這種教學活動是單向的活動。新課改所強調的體育教育應該是師生互動,綜合教師教學任務與學生學習需求的雙向互動。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生成為平等的朋友,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開展符合實際的體育活動。《人體與運動》一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的身體結構,幫助他們在此基礎上展開健康的體育鍛煉,以免因為不當的鍛煉方式使學生的身體受到傷害。在課堂開始之前,我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對身體構造的掌握程度。很多學生由于受到父母的影響,對肌肉、關節等知識了解得比較透徹,也經常參加鍛煉;還有很多學生由于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并不了解這些關節與肌肉分布。為此,我會讓這些已經掌握相關知識的同學在課堂上作介紹,分享他們的鍛煉經驗。在講到手臂上的肌肉,如三角肌前中束等,我還與學生進行掰手腕比賽,在掰手腕的過程中展開手臂肌肉的講解。
二、分層教學
每個人的體能素質都存在差異,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為學生制訂不同的體育學習計劃。素質教育要求所有的教育都必須面向所有的學生,增強每個學生的體魄。首先,為了讓學生在中考體育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體質,讓學生分層、分步驟地達到考試標準的要求。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鍛煉,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身體素質,為他們選擇相關的體育項目,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依然能夠堅持體育鍛煉,以良好的精神狀態來迎接時代給他們帶來的挑戰。有的學生爆發力好,我會讓他們多進行短跑鍛煉;有的學生彈跳力好,他們需要多進行跳高鍛煉等。還有一些在青春期發胖的同學,我會讓他們學習《營養、體育鍛煉與控制體重》一課的知識,幫助他們制訂合理的具有減肥效果的鍛煉計劃。
三、開展小組合作活動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基本學習方式之一,它能夠提高初中生的交際能力,使其樹立集體意識,這對于促進初中生的人格發展有積極意義。隨著手機、電腦等通訊工具的不斷更新與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這就對人們的交際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合作交往已經成為人類生存的必備技能之一。《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團隊作戰的體育活動,
讓學生學會為團隊貢獻力量。在教授《健身拳》一課時,我將學生以四人為一組,在小組中再兩兩為一小分組,練習拳、掌、肘、爪等技能,二人要相互攻防,掌握攻防要點。小組成員需要指出正在練習的學生的技巧錯誤,并加以指正。在練習結束之后,學生要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講述每個同學身上的優缺點以及他們在練習健身拳時的感受。
總而言之,體育科目并非是人們所認為的無關緊要的學科,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還可以使其以更充沛的精力開展文化學習活動。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建立平等、和睦的師生關系,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了解他們的需求;教師要開展分層教學活動,讓擅長不同科目的學生接受不同的體育教育,使其以更加健康的方式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隊戰斗力,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倪曉丁.淺論初中體育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6(29).
[2]陳毓軍.淺議初中體育教學中以生為本理念的實現[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