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強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利用圖像更加直觀地展現地理學科的實際特征,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將主要闡述“以圖導學”模式的概念,以及“以圖導學”模式如何運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學和學習中。
關鍵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
對于初中地理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的理論知識,地理是一門使人受益終身的科目,而初中地理學習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地圖,地圖為現實生活與地理知識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可以不斷提高初中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促進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
一、“以圖導學”模式的定義
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模式是以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出發點,在遵循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引導下,以地圖為導線,完成充分調動初中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地圖是導線,是載體,是工具,它可以把初中生引入課堂,引出教學內容,之后為初中生呈現地理知識,解釋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律,最終完成教學以及學習的任務,是一種素質教育政策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課堂關系,教師利用地圖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二、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模式的特征
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模式突出了地圖在地理教學以及學習中的作用除了具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目標全面、教學手段多樣化等特點還有很多自己的顯著特點:(1)具有基礎性特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涵蓋的地理知識面廣,它適用于學生對所有初中地理地圖資料的學習,在教學內容不僅包括基礎的地理知識,還具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技能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原則。(2)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模式綜合性強,除了強調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外,還考驗學生讀地圖、分析地圖、描繪地圖以及運用地圖的能力,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種模式的綜合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地理不是一門枯燥的科目,而是具有很大實際用處的科目,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強調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教學目標時,也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模式的內容
1.以地圖創設學習情境
“以圖導學”模式在符合初中生普遍的好奇心理基礎上,將各種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地圖為創設情境的材料,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吸引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一些枯燥概念的學習,教師直接按課本講述經緯線的定義時,學生很難一下子就理解和掌握,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經緯線的相關視
頻,將視頻中有關經緯線的知識講給學生聽,就能調動學生對于經緯線的求知欲望,這個時候再進行課本概念的講述就能加深學生對于經緯線的理解,從而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以地圖進行探究學習
教師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創設的教學情境中結合教材內容、教材目標,提出一些符合初中生現有知識水平的不同層次的階梯式問題,之后讓學習自己去組成小組,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當組內一個學生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時,要給其他學生留有足夠的補充問題的時間。當所有學生都發表完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給予最正確的糾正和補充,通過學生自己讀地圖和分組探究環節,加上老師的引導,一方面使得學生的大腦以及各項器官都得到充分的調動,能夠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另一方面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3.以地圖進行知識鞏固
在進行地理課堂的最后環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讀圖、分析圖,這樣不僅有利于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有利于將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將原有知識與新學知識充分結合起來,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例如,在進行土地資源學習時,地理老師應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平原地區、山林地區等不同的土地類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了各自土地的不同特點,進而老師提出“每種土地適合種植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運用現學的新知識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得出平原地區耕地、山地可以種樹的結論。
“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對初中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轉變自身觀念,充分掌握“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方法,進行授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地理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冬瑋.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2]劉毅.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探究[J].科普童話,2017(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