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宇
【內容摘要】音樂,是人類之間的通用語言。倘佯在音樂中,人們可以感受到美,感受到演奏者想要傳遞的情感。而學習音樂,還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審美能力與思維拓展能力,也因此成為了我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故而,在初中教育體系中,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同時為了使得音樂教學能夠跟上時代的更替與社會的要求,尋求初中音樂課堂上的創新教學方式已迫在眉睫。本文順應教育的改革,就創新教學從教師的理念更新、融洽師生關系、取長補短的教學設計、善用教學輔助工具四方面加以簡單探析,以期諸位同行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 課堂教學 創新教學 運用
面對全球信息化的當代教學以及心理成熟年齡提前的學生,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感受到力不從心,這調動了教師尋求更為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的積極性,也使得創新教學走入初中音樂課堂。下文筆者將根據自身多年的初中音樂教學經驗結合參考文獻,簡單探析初中音樂課堂中創新教學的運用。
一、教師的理念更新,是創新教學的第一步
古語有云,師者,傳業授道解惑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非簡單地向懵懂的學生傳授已有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接觸較多的長輩,是眾多學生爭相模仿的對象之一,甚至可能決定著一位學生未來的成長方向。因此,想要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實施創新教學,教師理念的更新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師應當具備足夠的音樂素養,能夠面對學生所提出的各種有關音樂的問題,將最為正確的基礎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其次,教師務必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態度,提升自我對初中音樂的認知,改變傳統陳舊的思想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發揮天性,拓展思維,才可進一步實時創新教學。
例如我曾采取傳統的音樂教學,即所教學的內容多為教會學生如何傾聽音樂,怎么分辨音樂中所含有的元素之類,且多為板書教學,這種抽象而空泛的知識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附以灌輸式教學,教學效率可想而知。因此,之后我更新了自己的知識庫,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發現只有學生的自我參與體驗,才可真正讓他們體會到音樂的美好。在學習《溜冰圓舞曲》這課時,讓學生想象溜冰舞步的變化為主線來體驗感受作品,體驗音樂的情緒、力度、速度、節奏等發生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意境的變化。特別是用律動感受、用圖譜輔助、用打擊樂器伴奏,讓學生在音樂中去暢想,在音樂中體驗,在音樂中創造,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暢游于音樂中,發揮想象力去體會樂曲內在的情感,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情境;讓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上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之中,培養對音樂的興趣,讓音樂課堂更具樂趣。并在延生部分拓展了影視音樂和歌唱音樂,讓學生感受我們的生活到處都是音樂,我們要讓音樂來美化人生,讓人生來享受音樂!培養學生能夠關注音樂和學習音樂,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質量!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便扮演著引導者與鼓勵者,不過多干預學生的音樂體驗過程,學生在這種寬松愉悅的音樂氛圍下,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大大提高。
二、融洽師生關系,奠定良好創新氛圍
音樂是一種帶有情感交流的學科,想要真正將音樂的精髓傳授給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必須有靈魂的共鳴與交融。因此融洽師生關系,建設創新型的師生交流,可有助于奠定良好的創新氛圍。唯有如此,師生之間有了更深的羈絆,不僅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理解更為深刻,學生與教師在知識的傳遞反饋過程中,也能接收到更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音樂感悟,在教師的創新性思維的引導下,學生才能真正培養起優秀的音樂素養,并且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由于現在我國初中音樂教材改變不多,多為較經典的音樂與曲調,如《黃河大合唱》等對于思維活躍,熱衷于新鮮事物的初中生來說興趣不大,因此上課比較憊懶,精神力不集中。于是我在教學內容完成后,時常會搜尋一些當代流行音樂,其中有中文,也有外文,與學生以平等的姿態一起聊聊自己喜歡的音樂,喜歡的偶像等較為輕松的話題,同時潛移默化中將流行歌曲與經典曲目相聯系,間接傳授音樂知識。學生通過這種共同愛好,很容易打開話匣子,師生之間的隔閡逐漸消除,隨后的教學進行也較為順利,學生對音樂的認識更進一層樓。
三、取長補短的教學設計,是創新教學的精髓
教學設計內容決定了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可能學習到的所有知識點,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當精心準備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心理活動到社會發展給音樂帶來的變化等,都要面面俱到。前者,教師可以根據前輩留下的經驗,對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分析,并且與學生多加接觸,了解學生音樂學習中的難點。后者,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的潮流,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宗旨,改變學生一味聽從教師傳授的習慣。總而言之,即為教師應當精心準備取長補短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音樂學習鋪磚添瓦,此為創新教學的精髓,是初中音樂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牧歌》時,我讓學生在教室內圍成一個圈,通過視頻學習唱跳簡單的草原篝火舞,教師在旁與學生一起探討音樂,動靜結合之下加深對草原音樂的認識。我發現這種方法十分優秀,但是同時又考慮到如今一個班級的學生有所增多,教室空間不足,并不能完善施展這一教學方式。因此在課堂上,我講音樂課堂挪到了寬闊的操場草地上,通過情境創設模擬“遼闊的草原”,同時伴以歌聲。在時候的考評中發現,學生對該課堂所學習的音樂感悟更為深刻,學習效果更好,并且由于與作品相貼和,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程度有所增加,正可謂事半功倍。
四、善用教學輔助工具,為創新教學增添色彩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類似于多媒體、交互式白板等工具,可以將艱澀的音樂符號,抽象的音樂意境運用視頻、圖片等方式表達出來,為創新教學增添色彩,同時面對一群具有天生好奇心理的學生,輔助工具的使用有利于他們集中精神于教學內容上,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官認識與參與積極性,潛移默化中增強其音樂素養。但是,教師務必善用輔助工具,一方面需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運用,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一方面教師需要注意不可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使得教學輔助工具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導致學生失去自身對音樂的思考,得不償失。
例如在初中音樂教材中有一節課堂為《無錫景》,該課堂主要是通過音樂的緩緩流淌,描述了江南美景,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雖然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見過不少世面與美景,但是通過我以往的教學經理發現,學生往往忽視了自己生活的土地,他們對家鄉、對江南的記憶都埋藏在記憶儲存庫的深處,不明顯卻又處處流露,需要有人觸發挖掘,才能感悟江南美景與家鄉的可愛。也因此,在這篇章的音樂中,學生只是純粹地聽,從音樂中獲得的感悟很淺。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從網絡上下載了許多有關江南美景的圖片,有的小橋流水、有蘇州園林,特別是加入了我們當地的民歌《河陽山歌》。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視頻觸景生情,同時傾聽音樂,在通感之下,學生對音樂中所描繪的景象便可體會更深,教學效率也可依此獲得提升。
結語
初中音樂課堂中的創新教學是與傳統音樂教學迥異的一種教學方案,無論是從教師、學生的心理層次上看待,還是從教學中所需采取的手段看待,它都響應了目前所推行的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它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自小培養起音樂素養。與此同時,教師必須認識到,創新教學并非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相反,它漫長且每天都在更新其包含的內容,并要求教師活到老,學到老,將這種態度融入于教學當中,將這種精神傳遞給學生。只有如此,學生才能獲得最為優質的初中音樂教學,初中音樂才能青春永駐。
【參考文獻】
[1] 鄭建旭.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教育[J]. 教育教學論壇,2012,5(26):11-13.
[2] 騰文蓮. 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13,11(29):28-31.
[3] 鄭一飛. 新課改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創新之我見[J]. 時代教育,2013,8(6):45-48.
[4] 徐艷. 芻議音樂課堂中師生的和諧互動[J]. 才智,2013(06).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