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山
摘 要:學困生能否轉化,是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個教師能否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砝碼。也是衡量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如何做好這些學生的轉化工作,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困生;興趣;轉化
所謂的“學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的學生。學困生能否轉化,是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個教師能否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砝碼,也是衡量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存在更是不容忽視。如何做好這些學生的轉化工作,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下面就如何進行學困生的轉化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成因分析
1.家庭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有的學生由于家庭缺陷、父母離異,致使經濟困難、家庭學習環境惡劣;有的是因父母外出打工管教失當,孩子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教育和支持;有的是家長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過分溺愛,放任自流,對孩子的學習從不過問;有的是父母期望值過高,對孩子學習現狀不滿,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根本談不上對孩子進行鼓勵和幫助。
2.個人素質
由于每個學生的先天遺傳、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個人經歷不盡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必然各異。如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有的缺乏自信心,對學習不感興趣,怕苦怕累,沒有毅力;有的存在心理問題,厭學、棄學;有的知識存在嚴重缺陷,基礎底子差,要趕上來很難;有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智力方面,數學學習對學生的智力要求很高,智力水平低的,怎么教也教不會,這一問題從應用題教學中也可以看出,提高速度比較快的,往往是那些智力因素比較好的學生。
二、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欲望
1.倍加關愛,喚起學習動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間接興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關心愛護、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做起,堅持對他們施以愛心,喚起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強化實踐操作,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小學生又具有從具體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過渡的特點。“學困生”大多思維簡單,僵滯少變,他們似乎對任何稍微復雜的問題都懶得去思考,所以教師借助動手實踐操作,通過他們喜愛的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促其手、腦、眼、口多種器官共同參與,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適時鼓勵評價,鞏固學習興趣
“學困生”在班級活動中出現問題較多,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贊揚的機會很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了解,努力捕捉“學困生”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同時要注意實施分層評價,因為學生的認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別的,“學困生”在這些方面表現更為明顯,如果單純以一種標準衡量定性,就會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學困生”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教師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首先,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比如:在講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把圓等分成16份、32份……將它們一正、一倒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隨著份數的增多,平份四邊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然后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困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有了鼓勵學生才能樹立起自信。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如:講確定位置這一章時,因為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中,我給學生在黑板上示范了用數學表示的位置后,讓學生用數學表示其他景點的位置,這既能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四、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多步入學生中間
現在,每個班的學生數都比較多,再加上學困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假如,課堂上教師一直守著講臺,怎么知道他們想了沒有,做了沒有,懂了沒有?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多走下講堂。例如,我們班里有幾位學生不管是做練習,還是討論,還是自學,都會自顧自的玩。針對這種情況,我上課時,就盡量的離開講臺,在學生的座位之間走動,一發現學生開小差,就立刻到他們身邊提醒,有時還找機會表揚他們、激勵他們。這樣,這些學生就會感到教師時時都在關注自己,無形中也就會努力克制自己了。
2.注重個別差異
我對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求就高一些,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求就低一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注意難易程度。我很注重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如別人每次做4道題,要求他只做出3道,甚至是2道題,前提是保證質量。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如對部分教師加大、加重作業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對待后進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時間長了,他們對數學學科比以前喜歡多了,數學作業的習慣也自然而然好多了。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辛勤的勞動,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決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欲望,課堂中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個別差異,改革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困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