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積極響應新課程理念的號召。在日常實際的課堂教學以及校園生活中,教師積極主動地和學生進行交流,是實現師生之間良好互動的基礎,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氛圍與校園氛圍才會變得活躍起來。文章對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課堂;有效互動
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和學生之間真正有效的互動應該建立在學生產生互動需要的基礎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是一次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溝通和經驗的提升的過程。培養小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親近熟悉感,讓學生從內心里喜歡數學,這樣才能使他們慢慢走向自主探索的道路。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個人的分析與見解,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明確師生互動目標,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時,教師和學生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互動目標,這個互動過程才能夠完成。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自身特點來制定,教師在一旁循循教導,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思考、檢驗、創新的過程。其次,教師也要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避免教學過程中的刻板化和公式化。例如,在給學生講解“多位數加法”的時候,學生用豎式做“105+200”得出了308時,教師不應該立即指出學生的錯誤,應當引導學生用驗算的方式來判斷正誤,這種做法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教會了學生一種檢驗答案的方法。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來教學,并且還要掌握教育時機和分寸。比如,在學習“進位減法”的時候,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后,重點讓學生詳細地講解運算過程,這樣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理解和運用。在教育學生和處理問題時,教師要做到實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斷準確,對學生的要求要恰到好處,善于利用批評和表揚、懲罰和獎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些都可以充分體現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水平,并且還有利于教師教育機智的有效發揮。
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切的學習起于思考,一切思考源于質疑。學生的積極思想是從質疑、有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進學生思考、探索,所以我們要經常在課堂中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探究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探索發現,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學生一旦找到了解決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自信心,還可以體會到數學課堂的樂趣,不易分散課堂注意力。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一課時,要求學生求長方形面積,教師出示“長方形周長為8厘米,可得到不同形狀的長方形,那么它們的面積是不是都一樣呢?”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或者小組討論,之后將自己的想法論述出來,大家一起探討驗證,最終得到正確的答案。這個課堂環節中,有師生的互動、學生自主的學習以及教師最終給的啟發,避免了學生的盲目猜測,同時又喚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科學認真評價,尊重學生差異
對學生進行科學認真的評價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方式,面對不同學生的各方面差異我們都應該有一顆尊重、包容的心。評價的目的是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差異的目的是給每一個學生公平的起點,不忽視有缺點的學生,讓大家接受平等的教育。比如,面對一個數學問題時,學生們可以發散自己的思維,給出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對于不同的方法,教師要做的就是對這些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有問題的,教師要給出解決方案。鼓勵算法多樣化是尊重學生的表現。
四、堅持正確的價值引導
小學時期學生的認識水平正處于發展階段,但他們的發展往往是不能自發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合理耐心引導了。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教師又離不開學生,缺少了教師的正確價值引導就不會有師生之間高質量的互動,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也會失去方向。
課堂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只有依靠著師生的有效互動,學生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消化理解,才能促進自己自身的發展,從側面也體現出教師的勞動成果是多么的美麗。因此,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力求創設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建一個想學、愛學、會學的輕松氛圍。總之,每一位教師都要當好自己的“綠葉”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真正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夏惠賢.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研究[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張 兵.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往策略[J].教育革新,2005.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龍嘉德陽中心學校)